近日,江西一男孩当着全班同学面说“长大后想当一名保安”,却被同学们笑话。老师递上小纸条鼓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网友热评:小朋友的梦想得到了尊重。
(3月19日 澎湃新闻)
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经济收入也不高,导致保安被一些人视为无能者与失败者;保安成为一个不受待见的职业,导致“长大后想当保安”遭遇嘲笑和讥讽。
对于社会化还不够充分的小学生来说,“长大后想当保安”源于一种朴素、真诚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义之网”,在天真、纯净的小男孩看来,保安并没有“低人一等”,保安同样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然而,按照世俗观念,“长大后想当保安”却被视为没有出息的表现,是不需要努力奋斗就可以达到的结果,从而遭受形形色色的傲慢与偏见。
“长大后想当保安”是小男孩内心真实意愿的表达,他没有人云亦云、跟风从众,而是听从内心的声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显然是难能可贵的。让人忧心的是,“长大后想当保安”被同学们笑话,说明保安在孩子们心里并不是一个值得尊重、令人向往的职业;成人意志的浸润,让孩子们过早地成熟了。
让人欣慰的是,面对小男孩不同寻常的梦想以及同学们的笑话,老师用柔软的身段、有温度的语言来抚慰人心,诠释了“爱的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没必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长大后想当保安”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更何况,随着未成年人视野的开拓、阅历的丰富和认知的提升,梦想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
一个成熟的社会,不能只看到少数成功的精英,却忽略、漠视大多数平凡的个体,不能只想成为“人上人”却不愿意成为普通人。当“劳动更有价值,劳动者更有尊严”成为鲜活、生动的现实,当保安等普通劳动者的生存生态得到改善和优化,当社会心态更加健康,“长大后想当保安”才会得到“温柔相待”。
每个人都要在这个社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每个人都要寻找价值实现的渠道,每个人都有喜爱的生活方式。人生没有固定模板,成功没有标准答案,梦想没有高低之分。一方面,要尊重梦想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少一些先入为主;另一方面,要为年轻人提供“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和舞台,让那些努力奋斗的人们有更多的盼头和希望。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