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鸟浪“好风景” 转化为文旅消费“好钱景”

阿拉有话

徐剑锋

眼下正值越冬候鸟迁徙的黄金时节。连日来,宁波宁海湾上空出现“鸟浪”奇观,数千只候鸟集群盘旋、翻飞,黑压压的鸟群在蓝天上勾勒出灵动的轨迹,成为蓝湾绿岛间一道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致。11月24日《宁波晚报》

或伏崖而息,或蹲岩远眺,或游弋湖中,透过一幅幅候鸟蹁跹的壮美画卷,这不仅是自然之美的馈赠,更是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共进的生动注脚。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宁海湾之所以能“候鸟变留鸟”、上演“鸟浪”奇观,就在于宁波多年来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治理,“看不见的功夫”换来了今日“看得见的美景”。当游客愿意为一片滩涂与湿地、一群鸟、一缕晨光而来,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不只在宁海湾,整个宁波,都是鸟类乐园。这既得益于我市拥有适宜的生态气候、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栖居环境,更在于多年来精心构建的保护体系——法规制度、栖息地保护、科研监测、全民参与,筑起了牢不可破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越来越“美”,鸟儿的生存空间就越好,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当前已经进入候鸟迁徙高峰期,宁波再度成为“鸟儿天堂”,这是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结出的硕果。

人鸟和谐、不见不散,笔者认为,可以把这样的“好风景”转化为“好钱景”,大力发展“观鸟经济”正当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云南西双版纳,定制的观鸟游方兴未艾;在江苏盐城,以勺嘴鹬为原型开发IP形象“盐小勺”,围绕观鸟游策划了摄影、体育、研学等生态旅游产品,形成观鸟赛、摄影培训营、生态露营等品牌……宁波也可以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成熟的旅游配套与独特的生态资源,逐渐形成“候鸟引流-游客集聚-消费激活”的文旅消费新格局,完全可以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知名的“观鸟目的地”。

一方面,要以场景创新为引擎。在建好一批科普场所、观鸟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将科普知识与视觉艺术、文学创作、音乐演绎等元素深度融合,用生动鲜活的叙事方式讲好“鸟儿的故事”,策划举办一系列兼具科普性与趣味性的主题活动,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联动”的文旅产品体系。譬如,利用水域独有优势,推出“观鸟+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以生态观鸟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打造“生态研学+观鸟体验”品牌。另一方面,要以业态升级为支撑。秉持“观鸟带动多条产业链”的理念,全面升级“吃喝玩乐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功能,引入潮玩、民宿、市集、文创等多种业态,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共生、多元融合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