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以往在奉化,观众去看大戏,有给台上演员送礼“打赏”的习俗。11月23日,这一延续了上百年的热闹场景再次回归。当日上午,“奉化有好戏·我要唱大戏”文化惠民展演在锦屏街道城里厢市集(奉中市场)火爆开场。这次观众准备的好礼是贴了红纸的新鲜蔬菜,还有刚刚捕捞上来的梭子蟹……
11月24日《宁波晚报》
当戏曲的婉转唱腔遇上菜场的吆喝叫卖,当新鲜的芋艿头、梭子蟹成为观众给演员的“打赏”,奉化锦屏街道城里厢市集的这场戏曲展演,让传统文化与市井生活撞出了最动人的火花。“戏曲进菜场”精准捕捉了文化传承的本质:唯有扎根生活土壤,才能让古老艺术焕发持久活力。
文化传承最忌“曲高和寡”,而菜场这一最具烟火气的场所,恰恰为戏曲搭建了最亲民的舞台。以往看戏需走进剧院,如今买菜间隙便能驻足欣赏,摊主们一边整理蔬菜一边瞄向舞台,市民们买完菜便坐下喝彩,这种“零距离”的观赏体验,让戏曲彻底走出了小众圈层,既满足了中老年票友的怀旧情结,也让年轻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送菜打call”的传统回归,更让文化传承充满温度。以前观众给演员送菜的习俗,在如今的菜场得以延续,捧着土特产的摊主与观众,送上的不仅是对演员的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当艺术走出殿堂,与柴米油盐相遇,当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传统文化便有了最鲜活的传承载体。而“学唱一句”的互动环节,更让群众从欣赏者变成实践者,在越剧老师的指导下感受唱腔韵律,这种亲身体验远比单纯的宣传教育更有感染力。
这场“草根大戏”的成功,离不开组织者的匠心与参与者的热情。74岁的票友张甫岳在戏中融入奉化发展新内容,让传统唱腔接上时代地气;市集运营方搭建“自文化”平台,推动市场与社区共建文化生态;主办方将活动延伸至街头巷尾,让每个周末都有好戏上演。从演员到观众,从组织者到参与者,每个人都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角,这种全民参与的模式,让戏曲文化在烟火气中持续焕发新生。
戏曲进菜场,不仅是一次文化惠民的创新实践,更是对文化传承方式的深刻启示。传统文化不必束之高阁,它可以藏在菜场的喧嚣里,躲在百姓的笑容中,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当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以这样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大众,当烟火气与文化味实现完美交融,我们有理由相信,古老的艺术必将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扎根生长,开出“好戏连台”的绚丽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