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年读者争相订报说开去

阿拉有话

孙维国

10月29日是重阳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发行部人头攒动、暖意融融。全市各地忠实的老年读者纷至沓来,争相订阅《宁波晚报》《宁波老年》。当天,《宁波晚报》重阳节老年订报优惠活动正式启动。

10月30日《宁波晚报》

又到了订报时间,笔者保持经常阅读报纸习惯已经有30多年,订阅的报刊前后共有20多种,即便现在依然每年坚持订阅两三份报纸。读报不但增长了笔者的知识,开阔了视野,不与社会脱节,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防骗能力,而且科学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经常看报能提高防骗能力,这是笔者最深的体会。笔者也经常接到各种诈骗电话和短信,但从来没有被骗过,这与经常看报有直接关系。当我们遇到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时,防骗能力是预防被骗第一道“防线”,而且这道防线是任何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防骗能力低被骗的几率就高,反之,不断提高防骗能力,就能增强识骗防骗“免疫力”,守牢第一道“防线”,有效甄别、抵御各种骗局。

那么,看报为何能提高老年人防骗能力?这里面的道理在于,一者,报纸刊登的新闻报道、资讯信息来源都是权威正规渠道,而且都经过记者编辑认真核实,真实可靠。二者,报纸不仅仅是一份报纸,实质上也是一部“百科全书”。报纸上有政治、经济、民生、社会、科普、副刊、娱乐等很多栏目和板块,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营养”,而且每天刊登的内容都是最新的,每天浏览阅读,养成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就说各种保健营销骗局,不少老人都中过招。对此,报纸上时有揭露骗局的报道,如果每天看报,就能获知这些骗局的真面目,当在生活中遇到这些骗局时,自然不会上当受骗。同样,自身科学素养提升了,对信息的甄别能力也会提高,对于“养生鸡汤”这种胡言乱语、东拼西凑的文章,就会有去伪存真的甄别能力。

防范各种诈骗,需要相关部门强化监管,同样也需要老人自身主动作为,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精神,抽时间多读书看报,对提升防骗能力和科学素养有潜移默化之效,这是笔者的亲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