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鸟迁徙图”生态社会的诗和远方

三江热议

郭元鹏

10月28日,前湾新区滨海湿地上演灵动一幕:反嘴鹬、野鸭等首批南迁候鸟成群而至,成千上万只“空中精灵”振翅翱翔。洁白的反嘴鹬掠过浅滩啄食底栖生物,灰褐色野鸭浮水嬉戏,群鸟起落间,与水草丰茂的湿地、澄澈的近岸水域织就共生图景。10月30日《宁波晚报》

当成千上万只反嘴鹬、野鸭掠过前湾新区滨海湿地的浅滩,洁白羽翼与澄澈水域相映,灰褐色身影同丰茂水草相融,这幅近日在宁波上演的“万鸟迁徙图”,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的灵动风景,更勾勒出生态社会应有的诗与远方,让人们在群鸟起落间,触摸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脉搏。

这片湿地能成为候鸟南迁的“驿站”,绝非偶然。候鸟对栖息地的选择极为苛刻,水质、食物、生态环境缺一不可,这背后,是宁波对生态保护的长期投入,正因为此,这片湿地成为候鸟信赖的家园,也让“万鸟迁徙”的奇观得以呈现。

“万鸟迁徙图”的意义,远不止于供人观赏,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城市生态建设的成果,也折射出生态社会的发展方向。前湾新区滨海湿地的景象,证明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更能提升城市的宜居度,为居民带来身心的愉悦。当人们漫步在湿地边,看着群鸟翱翔,听着鸟鸣声声,那种与自然亲近的幸福感,是任何高楼大厦都无法替代的。

更进一步说,“万鸟迁徙图”所代表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候鸟的迁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本身就是一曲生命的赞歌。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它们守护好这些“驿站”,让它们的迁徙之路不再艰难。这不仅是对候鸟的保护,更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

从社会层面来看,“万鸟迁徙图”也具有凝聚人心、提升公众生态意识的作用。当这一景象通过媒体报道被更多人知晓时,人们会为家乡拥有这样的生态资源而自豪,也会更加关注生态保护问题。家长们会带着孩子来到湿地,感受自然的魅力,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政府部门也会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加大对湿地等生态区域的保护力度。这种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氛围,正是建设生态社会所必需的。

前湾新区滨海湿地上的“万鸟迁徙图”,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礼物,也是我们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成效的见证。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社会的美好前景,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机制,让更多的湿地、更多的自然区域成为动植物的乐园,成为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