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日前发布新一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名单,宁波2部作品上榜,分别是《许你一世缘牵》与《岁岁知我意》。此前,宁波还有《宁波144小时》《那年夏天外婆的海》《遇见你的第一次》等多部微短剧入选推荐剧目名单。
4月12日《宁波日报》
不得不承认,微短剧这一“迷你”叙事形式正在文旅领域掀起一股新风潮,如何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久动力,成为赋能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微短剧的崛起绝非偶然。在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的当下,传统旅游宣传片冗长单调的弊端日益凸显。《许你一世缘牵》单集仅3分钟-5分钟,却巧妙融合奇幻爱情元素与现代旅游视角,将奉化溪口—滕头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桃园等景点串联成生动的故事线。数据显示,该剧上映不到3周全网播放量已突破5000万,印证了“微时长、精制作、强情节”的微短剧模式对当代观众的强大吸引力。《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近三成用户会因短视频/直播去某地旅游,这种“种草”效应正是文旅微短剧的价值所在。
然而,微短剧与文旅的“联姻”并非简单的场景植入。当前不少作品仍停留在“贴片广告”的初级阶段,生硬地展示景点而忽视剧情设计,反而容易引发观众抵触。优质微短剧《岁岁知我意》制片人王明月同样强调,必须深入挖掘地方文旅特色精髓,通过高质量作品激发观众的体验欲望。四川乐山《我的归途有风》的成功印证了这一观点——该剧播出后,取景地“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5%,正是“轻叙事+重体验”模式的胜利。
将流量转化为“留量”,需要构建完整的文旅消费生态。现代游客追求的是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沉浸式体验。微短剧的热播只是起点,后续需要将剧中场景转化为网红打卡地,开发定制化旅游线路和文创产品,形成“观看—打卡—消费”的闭环。乐山的经验表明,当张公桥、峨眉东门街等取景地成为游客打卡热点时,微短剧的文旅价值才得到充分释放。宁波拥有丰富的河姆渡文化、藏书文化、港城文化资源,如何将这些文化基因注入微短剧创作,继而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是破题关键。
政策支持与产业基础是“微短剧+文旅”可持续发展的双轮驱动。宁波已谋划制定“微短剧里看宁波”创作计划,聚焦“五风”创作方向,系统布局微短剧赛道。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批复设立的“中国(象山)视听产业园”,更为宁波提供了涵盖影视城、影视学院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支撑。
从“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到“持续火多座城”,微短剧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才刚刚开始。当流量红利期过后,真正考验的是内容创新力、产业整合力和文化挖掘力。宁波若能以微短剧为媒,讲好地方故事,构建体验闭环,强化产业支撑,必将走出一条以“小切口”撬动“大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让“流量”真正沉淀为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