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在竹刻领域造诣颇深的乡贤朱宏苏回到家乡宁海县西周镇儒雅洋村,创办简舍知秋竹刻馆,助力竹乡传统文化传承,其作品多为臂搁、笔筒、人物、扇骨、茶器、把件等。竹刻、竹根雕产业在西周镇不断发展壮大,让原本不值钱的竹子、竹根完成“华丽逆袭”。据统计,目前全镇有相关企业10余家,从业人员200余人,年产值达1500万元,产品远销近10个国家和地区。
5月14日《宁波日报》
朱宏苏创作的一款名为《蜗牛》的竹刻作品,原料收购价260元,经过雕刻加工后,造型独一无二,可遇不可求,价值大幅提升,可以卖6000元左右。竹刻、竹根雕产业精加工、深加工的潜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许多农副产品,如果仅仅出售原材料,一是售价不会太高,二是因为保存期比较短,损耗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收入。如果对农副产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就能够实现价值倍增。比如,番薯加工成食用淀粉、粉丝、薯片,桑葚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蜜饯,海苔制作成海苔饭团、海苔薄饼、海苔花生、海苔肉松等美味食品,不但好卖,能卖能出好价钱,而且大大延长销售期限,实现效益倍增。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场,亦工亦农,为种植者谋利,为食用者造福。从种植业向精加工、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共同富裕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推出创新做法。
首先要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在立足乡情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发具有本地特色、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农产品,以高质量的发展引领消费,从卖“原字号”“粗字号”为主转化为卖精品、卖特色,让好产品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好身价。
其次要及时跟进市场讯息,利用社交媒体、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种手段进行推销,大力拓宽销售渠道,开发新的市场,同时建立快速有效的配送服务系统,让特色农产品火出圈,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让农副产品吸睛又“吸金”,看起来貌似并不起眼的土特产, 一样能跨入致富新赛道,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