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年龄放宽至50周岁”放大就业公平

丰 收

日前,国家公务员报考年龄上限放宽至38周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今,这一政策风向已传导至事业单位领域,近期多家事业单位密集发布的招聘公告显示,年龄限制放宽成为显著特征。其中,北京市海淀区卫健委所属事业单位,将年龄上限最大放宽至50周岁(11月26日《北京晚报》)。

当然,年龄要求放宽至50周岁有其他条件限制,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者”。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0周岁到50周岁人员,这是重大利好消息。原因是,以前没有到事业单位应聘的资格和机会,但现在有机会进入事业单位。也就是说,放宽年龄门槛等于放大就业公平,是一种进步。

对招聘单位而言,招聘年龄上限放宽后,有望招到经验更丰富的人才。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相应的临床经验,可以说,经历的病例越多,临床经验越丰富,对于提高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能力和满意度评价等都有好处。显而易见,这也利好相关的患者群体。

同时,“放宽至50周岁”对其他社会用人单位具有示范效应,比如某些企业可能会效仿,将部分岗位年龄条件放宽到50周岁甚至更高,这为更多大龄求职人群提供了就业机会,对就业公平的促进作用更大。

坦率地说,这种跟风现象值得提倡。“跟风”是个中性词,一方面是指学习、跟随一种风尚或潮流,让自己变得更好;另一方面,则指向缺少主见的盲目随从行为。显然,说事业单位跟风效仿公务员报考放宽年龄要求,这种跟风是褒义的,跟风单位越多,跟风的幅度越大,越有利于消除年龄歧视,实现就业公平。

从社会角度来说,事业单位在招聘年龄限制放宽方面跟风,不仅关乎部分中年人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其背后的家庭。相对来说,38周岁到50周岁之间的人群,上有老下有小,一人失业影响全家。而企事业单位放宽招聘年龄门槛后,能够解决部分家庭“顶梁柱”的就业问题,等于为其家庭提供经济和精神双重支撑。

因此,希望有更多企事业单位主动加入招聘年龄门槛放宽大军,促进更多大龄人士实现就业梦。如果能以专门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招聘大龄人群,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当然,对于某些单位存在的年龄歧视现象,应继续依法予以纠正。因为《就业促进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等不同而受歧视,其中就包括年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