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顺
近日,一名女子打着“一分钱不花体验生活”的旗号,从杭州徒步前往上海。途中,该女子试图在某饭店免费就餐,却遭老板娘当场拒绝:“我们帮助有困难的人,不帮有钱人体验生活。”相关视频上传网络后,迅速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徒步旅行本是一种探索自我、亲近自然的方式,但与“零消费”强行绑定,其性质便发生了微妙的异化。以“体验生活”为名向陌生人提出免费食宿请求,本质上是对他人劳动价值的漠视。
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社会对“体验经济”的过度追捧。社交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独特的人生叙事,却往往忽略了这些叙事背后的伦理。当徒步变成表演,当“零消费”成为博取关注的噱头,这种体验便脱离了其本真意义。
更深层次看,这起事件揭示了一些人对“自由”理解的偏差。真正的自由不是无限索取他人的包容,而是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实现自我。女子将徒步视为“不花钱的体验课”,却未意识到“课程”的学费正由陌生人支付。当个人的追求开始侵犯他人权益,这种自由便成了自私的遮羞布。
老板娘的态度之所以获得广泛共鸣,正是因为公众对这种“特权式体验”保持着清醒的警惕。
我们不必否定徒步体验的价值,但体验生活需要建立清晰的边界意识,以平等的姿态与世界对话。个人自由不应以牺牲他人权益为代价,独特体验不能建立在他人不便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