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拥堵,思路一变道路宽

郑建钢

据11月25日《宁波日报》民生版报道,2025年度宁波交通拥堵治理工作进入收官阶段。近期,鄞州区两处长期拥堵的交通节点经精准治理后焕然一新。

鄞州区中兴南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早晚高峰车流停滞不前,通过合理缩减原有车道宽度,新增一条进口车道,通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天童北路与堇山中路的交叉口,上下学高峰期车辆严重拥堵,也是采用类似的办法,显著提升了车辆通过效率。

在人们的印象中,治理道路拥堵,就一定要拓宽道路、修建桥梁,似乎只有增加投入,升级硬件设施,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不断增加的道路资源,总也赶不上机动车增加的速度。道路容量的增加,往往会诱发更多的交通需求,最终导致拥堵甚至超过原有水平,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拓宽一条街,拥堵转移一片区”现象。

不少地方无奈遭遇“越修越堵、越堵越修”的恶性循环。尤其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不但秩序混乱,而且隐患突出,让交通管理者与驾车人都头疼不已。

道路拥堵的实质,是交通组织的结构性失衡。治理交通拥堵,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需要增加多少硬件投入,只需要变换一下上下游交通信号灯配时,或者优化一下车道的间距分配,调整一下道路的转向设计,就能解决不小的问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路,还是原来的路;车,还是那么多的车,车多路少的现象都没有多少改变,只是交警部门改变了一下管理思维,以局部转变换取整体畅通,盘活了道路资源,由此减少了道路交通压力,打通了交通“肠梗阻”,最终有效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

治理交通拥堵,既要看“硬投入”,更要看“软思维”,思路一变道路宽。从“增量扩张”到“存量优化”,从“车本位”到“人本位”的思维转换,是城市交通治理理念的转变,展现了城市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更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