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邂逅百年甬剧

两名非宁波籍大学生的“甬港往事”

比赛现场。(徐婕 沈孙晖 摄)

记 者 沈孙晖

通讯员 徐婕 郭东

“没想到人生第一次参加戏曲比赛,就获得了新秀称号,这对我们是一种莫大的激励!”昨日,记者联系上宁波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成蹊时,他仍沉浸在喜悦中。

就在前天下午镇海区“镇有戏”群众戏曲大赛的舞台上,李成蹊与同学王祎霄身着传统戏服,用宁波韵味的唱词,深情演绎了甬剧《甬港往事——八年患难两相依》片段。

令人欣喜的是,这两名大学生并不是宁波人,接触百年甬剧也仅一年多时间。

李成蹊今年26岁,山东人,王祎霄今年25岁,山西人。两人于2023年来到宁波,攻读宁大音乐学院音乐学硕士。

他们与甬剧结缘,始于去年一场特殊的讲座。

“甬剧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锦文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第一次发现,甬剧的方言唱腔里藏着这么多故事。”王祎霄说,他们从此对甬剧产生了兴趣。

作为音乐相关专业的学生,两人虽有乐理基础,但对戏曲表演一窍不通,“刚接触时完全是门外汉,宁波方言更是一道坎。”

为攻克语言难关,两人把唱词逐字逐句标上音标,像学外语般反复跟读;为拿捏唱腔韵味,他们泡在练功房里对着镜子调整身段,课余时间几乎被甬剧占据。

“多亏了宁波市甬剧研究传习中心的张海波老师,我们‘死缠烂打’请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运气、咬字的技巧。”李成蹊笑着说。

此次,两人由庄市街道选送参加“镇有戏”赛事。他们演绎的片段,聚焦甬剧《甬港往事》中最动人的情感拉扯——

女主人公郑李文续继承夫家事业撑起一片天,青梅竹马的郑少伟默默守护,却碍于主仆界限不敢表露,中秋团圆夜的告白与取舍,满是纠结与不舍。

“这段戏的核心是‘克制’,要把那种爱而不得的心痛藏在唱腔里。”王祎霄说,为贴近角色,他们反复研读剧本,琢磨战乱年代民族工商业者的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愫。

“年轻一代愿意沉下心来学甬剧、传甬剧,十分可贵。”一名评委直言,非本地学子能把方言戏曲演绎得有模有样,既展现了甬剧的艺术魅力,更彰显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方言难、唱腔绕,但越学越能感受到甬剧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底蕴。”李成蹊表示,他们会继续学习甬剧,积极参加演出和比赛。王祎霄说,身边已有不少同学被他们带动,开始关注传统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