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从境外生产到市场销售全流程

事关食品安全,两项团体标准在甬发布

本报讯(记者林昱辰 通讯员华浙廷 谢益莉 朱跃峰)昨日,两项具有国际视野的团体标准在第19届中国(宁波)食品博览会现场正式发布,分别是《基于二维码的进口食品全链追溯应用规范》和《条码师岗位能力要求》。

团体标准是由学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求,协调相关经营主体共同制定的自愿性标准。它是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具有制定速度快、灵活性高的特点,能快速响应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发展。

据悉,《基于二维码的进口食品全链追溯应用规范》将于2026年3月15日起实施。该标准覆盖食品从境外生产到市场销售的全流程,首次将跨境电商仓储、保税加工等环节纳入追溯范围,采用国际通用编码规则,支持批次与单品追溯,并鼓励接入检验证明等多元数据,显著提升了进口食品信息追溯能力与信息价值。

《条码师岗位能力要求》定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将条码师能力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高级别要求掌握AI、区块链与条码技术的融合应用,填补了国内相关人才能力评价的空白。

“相关团体标准的发布,为我们一线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南。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对标标准,将追溯体系覆盖到更多产品,把‘宁波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一张让市场放心、让消费者安心的金字招牌。”宁波市圆蓝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代表钟雪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