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群众文艺 从“出作品”向“创精品”迈进

郑建钢

4日,在重庆举行的第二十届群星奖颁奖活动现场传来好消息,由宁波选送的两部群众文艺作品——慈溪的广场舞《水乡幸福路》和镇海的群舞《弦歌晚乐》,双双获得群星奖殊荣。这是2016年全国群星奖评奖改革以来,宁波单届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也是继海曙群舞《阿婶合唱团》获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之后,宁波群众文艺作品时隔9年在全国顶级赛事中获得的最好成绩(11月5日《宁波日报》)。

我市两部群众文艺作品双双荣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并非偶然,而是城市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周密谋划、精心扶持,群众文艺生态持续优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代表了我市群众文艺创作的深度和广度。

《水乡幸福路》以轻盈步履诠释江南女子的柔美,更以细腻的舞蹈语言展示百姓的幸福生活与时代气息;《弦歌晚乐》则以诙谐生动的舞蹈语言,聚焦新时代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生活图景。两部作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融入当代社会热点,呼应社会关注,富有时代气息,对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的规律有着深刻的把握,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韵味,是书写时代的现实主义好作品。

近年来,我市强化文化为民,实施文化供给培优行动,唱响新时代之歌,进一步繁荣了文化事业。一大批专业艺术团体创作演出的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如舞剧《东方大港》、越剧《走马御史》、甬剧《柔石桥》等,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表演内容,为群众性文艺演出提供了现实题材和叙事范式,以及可资借鉴的创作方向,具有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性演出向重视创作内容和演出形式多样化发展。

与此同时,我市构建起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专家指导、平台支撑的良性创作生态,通过设立专项创作资金、开展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搭建作品孵化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厚植群众文化沃土,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让“群众编、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真正落地,这种“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有机会”的百姓大舞台,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和基层覆盖率,实现了群众文艺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推动了群众文艺从“出作品”向“创精品”迈进。

放眼未来,群众文艺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与文旅、科技、产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形成“群众+产业”的发展模式,培育文创产品、演艺服务、文艺培训等相关产业,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持续推动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的高效匹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