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新
近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宁波企业家捐赠仪式举行,长期扎根宁波的民营企业家龚利红、徐春元、徐普南、马建荣的四笔大额捐赠,将用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提升、教育教学等方面(11月10日《宁波日报》)。
宁波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近代以来,闯荡四海的“宁波帮”人士始终心系故土,将兴办教育作为回馈家乡的重要方式。从包玉刚捐建宁波大学,到邵逸夫捐资兴建教学设施,再到曹光彪设立各类奖学金,他们以“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慷慨解囊、报效桑梓,为宁波乃至中国的教育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甬商捐资办学的力度和广度,有着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捐建人是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和包玉刚同村,都是镇海庄市街道钟包村人。当年包玉刚回甬捐校时,村民夹道欢迎,其中就有虞仁荣的身影。他亲眼看见了“宁波帮”前辈回馈家乡的义举,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在其心中埋下了回馈桑梓的种子。
这次对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捐赠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宁波帮”崇文重教传统的当代延续,是“社会力量举办”办学模式的生动注脚。
这种模式,实现了企业家与城市的双赢共进。对企业家而言,支持教育事业是回馈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教育捐资利在千秋,它培育的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一座城市的创新动能与人才根基,收获的是代代相传的社会效益。当企业家与教育情怀相结合,不仅为学子铺就成长之路,更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超越财富的厚重价值。
这种模式,为城市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是宁波创新版图上的重要支点,通过前沿科学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宁波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实现突破。高校建设有了企业家群体的大力支持,更有底气引进国际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世界领先的实验室和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环境。更重要的是,这种支持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激励与引领,能够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关注教育、投入教育,形成全社会崇文重教的良好风尚,为城市发展营造独特的人文环境。
企业发展向好,方有实力捐助高校;高校紧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能彰显办学价值。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高校需以捐资企业为纽带,以地方产业需求为牵引,将教学优势转化为服务发展的实效。如此,既能让高校的办学成果走出“书斋”、走向“车间”,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彰显价值,也能让企业真切感受到高校服务的实效性,这种双向奔赴、互惠互助,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