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和晕车药有“电子版”了

记者现场体验“头痛贴”。

展台上的“防晕车手环”。(孙宇卓 摄)

记者 赵煜 孙宇卓

形似普通手环,只不过它需要戴在小臂内侧,距离手腕横纹两到三指的位置。记者佩戴后,感觉到一阵微弱的电流刺激,一路传导至指尖,产生酥酥麻麻的感觉……这是记者在本届进博会的创新孵化展区体验的一款“防晕车手环”。这款产品是由宁波越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这家公司已在宁波扎根超十年。

“这款产品通过电流脉冲刺激正中神经,信号再传递至迷走神经,从而抑制引发恶心呕吐的神经反应。”越凡医疗创始人纪华雷一边熟练地佩戴手环,一边向记者讲解原理,“我们已获得FDA、ISO、CE等多项国际认证。临床研究表明,产品对缓解恶心呕吐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0%。”

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至今,该产品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脉冲品类里,累计销售额排名第一。

除了“防晕车手环”,记者还在现场体验了“电子咖啡手环”,以及一款形似创可贴、贴在前额使用的“头痛贴”,都能感受到轻微的电流刺激。

“这3款产品的工作原理其实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对神经的温和刺激实现相应的功能。”纪华雷举例说,比如“电子咖啡手环”并不含咖啡因,但通过刺激神经,能够帮助缓解疲劳、提高专注度,对于咖啡不耐受人群尤其友好。

“电子晕车药”“电子咖啡”这样的新鲜玩意,吸引不少观众驻足体验。不过,国内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接受度还不太高,有关“智商税”的疑问也时常萦绕在纪华雷耳边。

“我们的产品已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还进入了美国、丹麦等国家的医保目录,但中国市场之前几乎是空白。”纪华雷坦言。

转机就出现在3年前的进博会,那也是他们的进博首秀。彼时,越凡医疗只申请到一个1.5平方米的小展位,仅摆得下一张桌子。

“没想到第一天我们就获得了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大量关注,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非常高。”纪华雷回忆道,第二天,电商库存在24小时内售罄,“我们6个同事连夜赶去仓库打包发货,应对激增的订单”。

那一届进博会成了越凡医疗打开中国市场的关键钥匙。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展位,比我们第一次来时扩大了近十倍。3年来,我们在中国的营业额也实现了成倍增长。”纪华雷说,“我们已经预订了明年进博会的展位,比今年还要大一倍。进博会成为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有力跳板,也帮助我们实现了快速发展。”

令人惊喜的是,这家起源于加拿大的公司,与宁波“缘分匪浅”。

时钟回拨到11年前,宁波的招商团队远赴美国硅谷宣讲产业环境与招商政策。“我们当时向招商人员介绍了项目,双方一拍即合。”纪华雷回忆道,落地宁波后,企业快速成长,上述3款产品也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今年底推出“降血压手环”,明年一季度计划推出“减重手环”……满满当当的产品“上新表”让纪华雷对未来充满信心。

“宁波是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虽然我们的产品目前还没有太大市场体量,但我们相信,未来我们有机会成为这座城市的‘单项冠军’之一。”纪华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