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读王维,我们总能获得疗愈。可是,李让眉提醒我们:“读诗时我们始终要记得,王维是个擅长自我疗愈的诗人,这同时也意味着他本身很容易受到伤害。”继《李商隐十五日谈》之后,李让眉以《王维十五日谈》让我们看到了又一个多层次的诗人。
我们对王维的认识,似乎总是凝固在一些静态的印象里。李让眉指出,我们应当用动态的视角去看王维。九岁丧父的家族重担,十七岁客居长安的孤独,从太岳丞被贬到济州参军,从安史之乱的屈辱到晚年的闲居……即使在开元盛世,王维始终没有获得好的机遇。李让眉指出,王维的“事不关心”是历经坎坷后的选择,并非天性冷漠。当我们知道“行到水穷处”并非天生豁达,而是困顿时的自我安放,看似飘逸的诗句就有了沉甸甸的生命重量。
《王维十五日谈》共有十五章、十五个主题,从王维的身世、交际、仕途到音乐、绘画、诗歌的成就,再到对入世与出世的理解、他寄情于辋川的心境,李让眉条分缕析,解读王维的人生,解读王维的各项成就。诗歌又分为山水诗、边塞诗、隐逸诗等小类别,让我惊讶的是,应制诗是公认的落于下乘的诗歌体裁,而李让眉竟然辟了专章来讲述,“读他的诗,看没说出来的话有时和说出来的话一样重要”。
我尤爱书中《三星聚会:王维与李白、杜甫》这一篇。李让眉对三位诗人的形容,是那么动人心魄。她说:李白至死都是不长大的孩子,是一直住在我们心里的、仅凭一团元气来到世上的孩子;杜甫是能用“我们”视角作诗的人,真诚地保持着对他者的需求;而王维与世界的关系,是具有美学超越性的空山,是钱穆所概括的“王维之诗已将人抽掉,即是不将自己摆进去”。三人诗歌中“我”的位置各自分明,如三颗巨星,在不同维度的空间中安静地自转着,照亮一方宇宙。
(推荐书友:林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