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充电口使用权不该成纠纷

吴睿鸫

长假结束返程途中,有网友发帖称,乘坐高铁时想给手机充电,却被前排乘客告知其正前方充电口的使用权属于前方座位乘客,疑惑高铁上充电口的使用权到底如何划分。对此,12306热线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明确归谁使用,正常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使用(10月8日红星新闻)。

这看似微小的争执,折射出公共空间资源分配的共性难题。当有限的公共设施遭遇个体需求,该如何界定使用权边界,又该以怎样的规则与情理平衡各方权益?

当前,高铁车厢内的充电口布局,多集中在座位下方或前排座椅背部,其物理位置的特殊性,让“使用权归属”天然带有模糊性。前排乘客认为,“充电口在自己座位下方,自己理应优先使用”,后排乘客则觉得,“充电口正对自己座位,自己使用更方便”。双方的诉求都有一定依据,但若仅从物理位置判断使用权,显然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毕竟,高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其内部设施的核心属性是公共性,而非座位附属品,任何乘客都无权将公共资源“私有化”,更不能以“位置靠近”为由排斥他人使用。

其实,充电口之争的本质,是公共空间资源供给与民众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导航、购票、联系亲友等离不开电量支撑,对充电设施的需求愈发迫切。然而,部分高铁列车的充电口配置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尤其是在客流高峰时段,有限的充电口难以满足乘客需求,这就为“使用权争夺”埋下了隐患。可以说,若公共资源供给更充足、布局更合理,类似的争执大概率会减少。

面对这样的争议,既需要明确的规则来划定边界,也需要乘客之间相互体谅。铁路部门不妨通过官方渠道明确高铁充电口的使用规则,比如“先到先得”“合理使用,避免长时间占用”等,同时在车厢内通过标识、广播等方式进行提示,让乘客清晰知晓使用规范。此外,应进一步优化充电设施配置,在新建或改造列车时增加充电口数量,从源头缓解资源紧张问题。

乘客则需要多一份公共意识与包容心态。在使用充电口时,不妨多考虑他人需求,避免“占着充电口不充电”“一人占用多个充电口”等行为,遇到需求冲突时,也应理性沟通,而非以强硬态度争夺使用权。

2025-10-09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9334.html 1 3 高铁充电口使用权不该成纠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