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订票App坑人,谁是幕后“靠山”

海 凝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旅客出行需求旺盛,一些山寨订票软件因此“活跃”起来——它们与官方平台界面、标志相似,却暗中收取额外服务费,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一些软件存在无法出票、退款难等风险,让旅客蒙受经济损失(10月8日新华社)。

今年暑运回程高峰时期,新华社就曝光过山寨订票App坑人。遗憾的是,这类“李鬼”软件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在国庆中秋假期更加“活跃”。这说明了什么?除了相关整治行动和舆论监督没有形成治理合力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这类山寨订票App“背后有人”。

谁是山寨订票App的“靠山”?报道显示,不少消费者是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山寨订票App,也就是说,相关应用商店充当了“靠山”“帮凶”。若没有应用商店做“嫁衣”,提供展示、下载的机会,这类“李鬼”软件很难被大量下载、使用。

尽管媒体未点名究竟哪些应用商店在充当“靠山”,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关应用商店违规了。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从事扰乱社会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法律法规禁止的活动。

其中还明确规定,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对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审核,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分类备案。如果相关应用商店对山寨订票App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核,这类问题App是没有机会去侵权的。

说到侵权,山寨订票App不只是侵害购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及个人信息权益,而且还涉嫌侵害相关官方平台的合法权益,如商标权、名誉权等。比如报道显示,一些山寨订票App与官方平台“铁路12306”标志相似,侵权迹象比较明显。对此,官方平台不宜沉默。

同时,选择山寨订票App投放广告的相关广告主、广告商,由于在给这类平台“输血”,也在无形中充当了“靠山”。例如这类平台强制捆绑销售的相关保险业务,就是保险公司在“助纣为虐”。当然,主要“帮凶”还是相关应用商店及其平台。作为消费者,没有仔细去甄别,也要汲取教训。

显然,山寨订票App涉嫌多重违法。除违反《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外,侵害消费者权益,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涉嫌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乃至《刑法》;侵害官方平台权益,涉嫌违反《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等。

面对山寨订票App如此明目张胆地与法律叫板,受害方应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同时,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也应根据各自职责对这类App进行打假。而为这类软件充当“靠山”的有关责任方,必须深入整改,有关部门则应加强督导或依法开出罚单。

2025-10-09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9333.html 1 3 山寨订票App坑人,谁是幕后“靠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