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

宋雨蓓 苏勇军

当前,城市发展范式正经历从传统经济向体验经济的深刻转型,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它能够将商业、文化、旅游、体育与展演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跨界创新。近年来,宁波锚定打造“中国卓越文旅城市”,围绕“文化强国,宁波有戏”“海洋文明,宁波起源”“中国旅游,宁波开篇”等主题,在政策协同、要素整合、场景创新、服务优化等领域持续发力,构建起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商业为支撑、以体育为亮点、以会展为平台的多元共生生态。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宁波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仍存在跨部门协同不畅、资源整合效率低、高端IP开发不足、场景创新滞后、品牌辐射力有限等问题,“十五五”时期是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实现高水平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攻坚期,要着力推进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助力宁波提升城市能级、增强文化软实力。

聚焦“融合发展”,凝聚商文旅体展发展合力

一是坚持商业增值,深化“以商兴产”路径。依托宁波的港口经济、民营经济优势,推动商贸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打造“宁波优品”消费品牌,以商业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二是坚持文化赋能,提升“以文塑旅”水平。挖掘海丝文化、运河文化、河姆渡文化、宋韵文化等历史底蕴,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天一阁·月湖、宁波老外滩、慈城古县城等文化地标,增强文旅产业附加值。三是坚持旅游带动,激发“以旅彰文”动能。发挥“海丝古港·微笑宁波”品牌效应,深化培育溪口—滕头、方特、老外滩、松兰山、象山影视城、宁海森林温泉等核心景区,以全域旅游促进文化传播与消费升级。四是坚持体育牵引,丰富“以体聚力”载体。依托杭州亚运会帆船、沙滩排球等赛事遗产,发展水上运动、马拉松等特色体育产业,擦亮“奥运冠军之城”金名片、打造“运动宁波”城市品牌,增强城市活力与吸引力。五是坚持展览链接,构建“以展促融”平台。放大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宁波国际服装节等展会效应,推动“会展+产业+贸易”联动,促进国际交流与产业合作。六是坚持科技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AI、VR、元宇宙等技术在文旅、会展等领域的应用,打造智慧景区、数字文化体验馆,培育沉浸式文旅新业态。

锚定“高品质”,提升商文旅体展发展质效

一是聚焦系统谋划,高起点构建全业态规划体系。高质量编制《宁波市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立足宁波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聚焦业态创新、空间优化、品牌塑造和数字赋能等,打造具有“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商文旅体展融合示范区。二是聚焦扩容提质,高质量加强文化产业生态培育。支持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数字文化等产业发展,建设宁波文创港、象山影视城等产业集聚区,打造长三角文化创意发展新高地。三是聚焦城乡统筹,高效能促进乡村与商文旅体展扩容提质。推动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文体融合,培育宁海森林温泉、奉化滕头村等乡村文旅标杆;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乡村文旅线上推广平台,展示乡村风光与特色活动;开展“乡村非遗进城市”等互动活动,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四是聚焦区域协同,高站位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深化与杭州、绍兴、舟山、台州等周边城市合作,共建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浙东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带、海洋旅游体验线等,增强宁波在长三角商文旅体展网络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五是聚焦服务优化,高水准完善配套保障体系。针对宁波商文旅体展活动特点,优化景区、展馆等周边交通接驳,规范文旅会展服务标准;深入开展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策划、运营、管理、接待、咨询等专业能力等,助力宁波商文旅体展高品质发展。

聚力“品牌升级”,打造商文旅体展特色标杆

一是坚持IP引领,构建“宁波符号”品牌矩阵。深挖河姆渡文化、海丝“活化石”、书香圣地、阳明文化、商帮故里等核心IP,开发“考古盲盒+数字藏品”“商帮寻根+高端会展”等衍生体系,力争培育系列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IP。二是坚持场景创新,打造“沉浸宁波”体验标杆。升级老外滩、南塘老街、韩岭老街等街区为“夜经济文旅综合体”,植入AR海丝主题秀、宋韵非遗工坊;依托象山影视城开发“影视+电竞+直播”新场景,争创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三是坚持赛事赋能,擦亮“活力宁波”运动名片。放大亚帆赛效应,培育“环东钱湖马拉松”“甬商国际帆船赛”等自主IP赛事,联动“宁波制造”开发“体育+制造”联名产品。四是坚持展演增值,做强“国际宁波”开放平台。做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象山)开渔节、中国开游节等展会节庆品牌,创新“展演+文旅”模式,提升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宁波奥体中心等运营水平,打造高端商务会展目的地。五是坚持数字赋能,创新“智慧宁波”服务模式。完善“一机游宁波”平台,嵌入AI导游、跨境支付功能,覆盖90%以上文旅场景;推动大众、方太、雅戈尔等工业旅游智慧化改造,新增一系列VR生产线体验项目。六是坚持生态融合,打造“绿色宁波”文旅样本。依托宁波“三江六岸”生态廊道与东钱湖、松兰山等生态资源,开发“生态徒步+文化研学”“湖海运动+低碳旅居”产品;推进四明山生态旅游区智慧化生态监测,举办国际生态旅游论坛,联动生态农场推出“农文旅体”体验线路,塑造绿色文旅新标杆。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中法联合学院)

2025-09-3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8530.html 1 3 深化商文旅体展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