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制度型开放: 构筑宁波全球竞争新优势

王春雷

园区合作、数字赋能、科技协同创新的根本保障是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和国际贸易规则加速重构,制度型开放已成为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唯有构建稳定、透明、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方能固化创新成果、形成规则优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4世界经济展望》显示,全球贸易规则加速变革。截至2025年5月底,区域协定达375个,近三年新增协定普遍扩展至数字贸易与环境保护等领域。以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为代表的新一代自贸协定,更在数字贸易、绿色低碳、竞争政策等方面设定更高标准,推动全球经贸规则深度一体化。宁波作为开放型经济大市,应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塑造新的全球竞争优势。

聚焦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提升开放型强市的核心动能

跨境贸易便利化。推广“两步申报”“船边直提”等通关模式,实行“先概要申报提货、后补充信息”;依托提前申报与智慧口岸,持续优化中东欧商品进口、跨境电商贸易等重点业务流程,改善口岸营商环境。带动海铁联运与智慧物流等制度场景升级,增强口岸对全球要素流动的支撑。

规则体系与要素安全。强化知识产权与跨境金融等制度供给。2023年全市新增专利授权64110件,其中发明9372件;PCT国际申请648件,同比增长22.96%;有效发明55794件,同比增长18.5%;高价值发明17959件,同比增长30.32%,显示高价值创造与国际化布局同步推进。跨境金融方面,同步落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等试点,提升资金统筹与多币种结算效率;截至2025年上半年,落地3家资金池试点企业,覆盖境内外45家企业。

新兴领域规则创新。出台《加力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与《宁波市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流通与交易入表等制度,打造高能级“买全球、卖全球”枢纽。外贸新基建方面,在24个国家运营海外仓217个、面积374.7万平方米,承接制度落地与数智履约。绿色低碳方面,与汉堡、威廉港、瓦伦西亚等共建绿色航运走廊;港区(除液体化工泊位外)岸电实现全覆盖并规模化使用,形成电能替代、清洁燃料与智慧管理协同场景。

强化机制协同与规则对接,塑造宁波制度新优势

对接国际高标准。以RCEP、CPTPP、DEPA为标尺,按“条目—场景—试点—评估—推广”推进制度对接;聚焦电子提单与单证、电子发票、数字身份互认、跨境数据分级与合规流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原产地便利化、竞争政策与国企治理等,形成可执行清单与试点路线。

完善协同机制。建立“政府—口岸—园区—企业—智库”联动协同。市级层面形成口岸治理与规则落实的常态化会商机制;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明确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会商集成改革重点事项,推动规则对接与制度集成,强化地方与部委间的制度协同与复制推广衔接。

建设“试点—评估—推广”闭环。上线“中东欧商品进口通关一件事”,打通多部门办理链路,支撑制度型开放在细分场景落地。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等成熟做法制度化推广;发布口岸便利化专项措施,推动从局部试点向常态化规则转化。

打造标志性制度与规则场景。数字贸易侧,宁波印发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并入选省级数字贸易规则与平台重点项目,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流通与标准化建设,形成“规则—平台—场景”联动。绿色港航侧,宁波舟山港与汉堡、威廉、瓦伦西亚三大欧洲枢纽港签署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协议,围绕岸电、清洁燃料、智能管理完善协同规则体系,提升国际规则参与度与话语权。【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1BGJ034)和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2024QN02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2025-09-1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6344.html 1 3 推进制度型开放: 构筑宁波全球竞争新优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