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协同创新: 激活宁波开放发展新引擎

纪锡娜

科技协同是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科技协同创新不仅强调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更注重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可显著提升创新效率,增强区域创新体系效能。作为重要港口城市和制造业基地,宁波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背景下,宁波正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科技协同创新为动力,激活开放发展新引擎,塑造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

聚焦关键领域和核心平台,激发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

宁波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应立足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重点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战略领域。新材料方面,要发挥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优势,突破高性能纤维、特种金属、功能膜等关键技术,打造国际一流创新高地;智能制造方面,要深化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融合,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动制造模式变革;绿色低碳方面,要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产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数字经济方面,要突出跨境电商、智慧物流、区块链金融等优势,培育新业态。

高能级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促进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宁波应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一是提升中国—中东欧博览会能级,从经贸合作拓展到科技交流、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重要主力平台;二是做强甬江实验室等研发平台,聚焦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完善开放共享与转化机制,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三是完善跨境电商综试区功能,推进数字贸易规则与标准试点,依托“跨境贸易数智枢纽港”建设数字贸易节点。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激发协同创新内生动力的关键。宁波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体系。一是建设开放数据空间,推动政府、产业、科研数据有序开放共享;二是建设公共算力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服务,降低创新成本;三是创新联合研发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行业共性技术;四是完善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强化成果转化与制度供给,探索高能级开放的新路径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衡量协同创新成效的关键。宁波应积极探索成果转化的新机制与新模式:一是建立“中东欧研发+宁波转化”的跨境产业化通道,发挥研发与产业优势互补,构建跨区域创新链条;二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重点产业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加速成果产业化;三是促进资本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创投、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产品,提供全链条金融支持;四是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

制度创新是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保障。宁波需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一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实现突破,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探索快速审查、确权、维权的协同机制;二是在跨境规则对接上先行先试,依托自贸试验区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跨境数据流动等国际规则制定;三是在科技金融上创新发展,完善科创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产品落地;四是在创新治理上探索新路,建立创新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

标志性项目和制度创新案例是展示宁波创新成效的重要窗口。宁波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标杆:在智慧港口领域,深化“5G+北斗+智能集卡”应用,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港口;在数字贸易领域,探索跨境数据流动分类监管模式,形成可复制的“宁波方案”;在产业创新领域,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示范产业升级路径;在区域协同领域,推动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探索跨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1BGJ034)和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2024QN02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2025-09-1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6343.html 1 3 聚焦科技协同创新: 激活宁波开放发展新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