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金伟 文/摄
宁波人称“樟树”为“香樟”,因为用其材时,第一感觉是香,香得很啊!1984年,樟树被确认为宁波的市树。这一认定源于之前市民投票评选的结果,它表明樟树在宁波百姓心目中是有地位的。
打开宁波各区(县、市)的《地名志》,能看到一系列带有“樟”字的地名。如《江北区地名志》记载:“庄桥街道历史悠久……相传,有棵大樟树似桥般横卧集市河上,故称樟桥。后有庄姓人家在旁边建石桥,遂更名庄桥(《慈溪县志》称章桥),街道以桥得名。”《江北区地名志》同时又载:“樟树门头,又名前姚樟树门头民居……该宅前原有大樟树,故名。”
再如《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记载:“樟村,樟村村委会驻地……该村山上原多樟树,故村名樟村。”又载:“樟村镇,1952年8月由樟村乡改名为樟村镇,1956年6月樟村镇与蜜岩乡合并,建立樟蜜乡……”
其他地方也不乏与“樟”相关的地名。如《奉化区地名志》载:“庄岙,自然村,向属上石盆行政村……相传村上原有一片樟树林,村北又有樟树林。‘樟’与‘庄’为谐音,或村以‘庄’字定名。”《余姚市地名志》载:“樟树弄,位于凤山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2000米,以村口有大樟树而名。”
慈溪的市树也是樟树。慈溪于1988年12月开展群众性市树、市花评选活动,于同年12月24日命名樟树为慈溪市树。值得一提的是,我全程参与了这一活动。翌年植树节,慈溪市邮电局发行了“慈溪市树、市花评选”纪念信封,封戳设计者是本人。更有意义的是,1989年3月12日我特意赶到慈溪樟树邮电局,在慈溪市花月季花邮票上加盖了有“樟树”字样的邮戳。老地名加上老邮戳,弥足珍贵。
现今的慈溪新城区内,有一个叫“三棵树”的景观和地标。全国有多处“三棵树”地名,其中哈尔滨市的“三棵树”最出名,乃早年闯关东移民的聚居区,以菜园中三棵百年古榆树而得名。而慈溪的“三棵树”,是建造浒山棉花加工厂(五厂)时植在厂内的樟树。20世纪80年代,慈溪新城区最具规模的三北大街西延,浒山棉花加工厂(五厂)被拆除,不过,保留了这三棵樟树,彼时它们已高大挺拔。2012年11月,在宁波市社区居民舞蹈大赛上,慈溪浒山街道舞蹈队自创自演的《三棵树下》获得金奖。于是“三棵树”更出名了。现在,“三棵树”已成了慈溪城市音乐厅的演出场地。
慈溪市掌起镇任佳溪村有一棵大樟树,主干已腐朽中空,经常有孩子们在树洞中嬉戏。我与这棵大樟树颇为有缘,曾拍摄了很多照片,其中一张男孩、女孩从树洞里滑落的照片最为生动。20多年过去了,在女孩妈妈的帮助下,我于原址处又追踪拍摄了他们。今年,女孩的妈妈打来电话求助说:大樟树老了,风吹过咯咯作响,恐倒下来危及住房。于是,我联系了慈溪农业部门。后来他们对大樟树做了加固保护措施。
过去,慈溪还有樟树乡。《慈溪市地名志》载:“樟树乡,以境内曾有一棵800多年树龄的大樟树得名……1992年5月撤销樟树乡,与彭东乡并建匡堰镇。”
在宁波,类似的与樟树相关的地名还有很多,这足以证明宁波各地尤其是早年间有很多大樟树。
宁海县前童镇竹林村七星自然村有一棵高约18米、树围约15米的大樟树,据说它枝分五杈,故又俗称“五杈樟”。它的树干从根到顶早已中空,形成很大的树洞。树洞曾当过牛圈,也停放过拖拉机——难得而有趣的场景。
关于它的树龄,有多种说法,随着鉴定技术的进步,树龄经历了数次修正。我2009年见到它时,树上挂着“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牌”,大樟树的树龄标注为1200年,保护等级是一级,保护铭牌挂于2003年10月。如今,香樟树上的铭牌挂于2018年,显示该年的树龄为1075年。
在我的印象中,宁海的大樟树远不止这一棵,不过,它是最大的,“宁波第一樟”的称呼对它来说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