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明托管暗补习” 架空“双减”政策

丰 收

天津一所新建学校的墙外,玉米地环绕的小村庄宁静质朴。然而,放眼望去,十几块托管机构招牌格外醒目。这个有着几十户人家的村庄开了十几家托管机构,成为许多孩子暑期的去处。记者调查发现,这些看似提供基础托管服务的场所,实则是隐形学科培训的“重灾区”。非寒暑假期间,它们以辅导作业为主;一到寒暑假,就悄悄进行学科培训(8月20日《法治日报》)。

托管机构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以提供课后看护、休息、就餐、自习等服务为主的机构,不包括学科补习。但实际上,这种打着“托管”旗号,暗地里进行学科培训的机构已悄然出现。它们大多藏身于居民楼或民房,以规避监管检查,并将学科内容伪装成“作业辅导”“思维训练”或“阅读拓展”等合规名目。这种操作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背离了“双减”政策规定。

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但一些地方的托管机构玩起了“明托管、暗补习”的把戏,满足部分家长让孩子超前超纲学习的需求。

一方面,这种托管机构采取“39元定金抵100元”“2人组团赠学习礼包”等营销手段,吸引生源,尤其是捕捉家长痛点放大焦虑,使其孩子接受学科培训。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在“望子成龙”“互相攀比”等心理驱使下,认为孩子需要学科补习。有家长坦言:“别的孩子在补,我们不补心里就没底,怕孩子开学后跟不上。”

“双减”政策实施后,有效遏制了教育内卷,减轻了学生负担,推动了教育生态转型,效果来之不易。然而,部分托管机构沦为学科补习的“重灾区”,既架空了“双减”政策,也消解了政策效果。因此,必须多措并举,对“明托管、暗补习”严肃整治。

首先,有效发现、认定并依法查处托管机构违规从事学科培训。既鼓励举报也要明察暗访,对一些打着“住家保姆”等幌子行补习之实的托管机构,通过取证精准认定。对查实的违规托管机构,依据《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责令改正,并根据具体情形予以处罚。

其次,尽可能消除学生家长焦虑,使其为孩子提供以兴趣为主的假期学习环境。寒暑假期,孩子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体验必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外,更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兴趣、提升专长等方面。这需要政策层面加以引导,并改革评价机制纠正唯分数倾向。

简言之,对寒暑假培训市场“隐形变异”现象,应打出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2025-08-21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1652.html 1 3 莫让“明托管暗补习” 架空“双减”政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