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亲属共同涉案:家风失守为害甚烈

徐根凯

8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指出,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观异化、亲情观扭曲,既没有管好自己,也没有管好家人,把公权力当成为家庭谋利的工具,并点名多名“家族式腐败”的官员。像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委原书记郑小燕,与丈夫、弟弟、妹妹、女婿等8名亲属共同涉案。

郑小燕利用手中权力构建“家族腐败网络”,8名亲属分工敛财,其涉案规模与嚣张程度,令人触目惊心。这一案例再次警示:家风是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源头之一,家风败坏往往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乎党性修养和事业成败的大事。以郑小燕案为例,她将丈夫变为“利益掮客”,指使弟弟夫妇辞职当“工程二道贩子”,甚至强令妹妹滞留国外保管赃款,整个家族形成严密分赃链条,当地营商环境被严重破坏。与郑小燕一样被点名的重庆市渝北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原主任叶文峰也如出一辙,纵容妻子充当利益代言人,用空壳公司、代持股份等手段套取巨额利益,把渝北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变成“夫妻自留地”。再看早前落马的周永康、孙政才、苏荣等“大老虎”,无一不是从家风失守开始,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印证了“其身不正,何以正家;其家不正,何以治国”的古训。

之所以出现这类家族式腐败,源于权力失去约束后,亲情被异化为谋利工具。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观异化、亲情观扭曲,将公权视为“家族私产”,主动为亲属“搭台”,甚至与家人形成利益同盟。尽管党和政府三令五申,强调廉洁自律,要求党员干部管好自己和家人,但仍有个别人置若罔闻、铤而走险,显然低估了从严治党的决心。

预防家族式腐败,党员干部须以典型案例为镜鉴,警示自己常怀敬畏之心。无论职位高低,身处哪个岗位,权力一旦失去约束,亲情一旦沦为谋私工具,腐败便如影随形。因此,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一方面,强化制度监督,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等情况及时预警,让权力无法私用;另一方面,引导干部筑牢家庭防线,对亲属的不当要求坚决说不,在家中常敲廉洁警钟。无论郑小燕还是叶文峰,其惨痛结局再次警示:放松对家人的管教,就是给腐败留缺口,给自己挖坑。

当然,查处案例能形成震慑,但毕竟属于事后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要把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重要着力点,让每个党员干部明白,培育良好家风不仅是对自己、对家庭的负责,更是对党和人民的担当。

2025-08-21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31648.html 1 3 8名亲属共同涉案:家风失守为害甚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