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毅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对话“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就企业经营理念等展开探讨。于东来表示:不追求成为很大的企业,只希望“善”能够走向更多的地方(8月19日人民日报视频号)。
企业想要成为百年老店,就必须跟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而这三观往往同决策者、管理者的理念息息相关。“胖东来”便是最好的例子。它能走到今天成为零售界独一份的现象级存在不是偶然,与企业创始人于东来“胸怀国之大者,心念员工小事”“活好自己,成就社会,成就别人”“最好的爱国就是让自己活得美丽”等理念是分不开的。
于东来说,让所有人成为有价值的人,成为一个自信独立的生命体,才是一个企业家要思考的问题。现实中,很多企业家、管理人员羡慕“胖东来”的“受欢迎”,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却走着与之背道而驰的路:加班、隐形加班、能者多劳而不多得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使得很多员工陷入无休止的内卷,疲于奔命,又因为看不到希望而深感茫然。
相比而言,“胖东来”的做法无疑要好得多。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这种尊重是相互的——领导尊重员工,员工尊重领导。习惯成自然,他们对服务的客户自然也是同样的对待。因为人流量大、销售额高,员工工作太累,为了能够让员工享受生活,“胖东来”压缩工作时间,让大家下班后还有精力、有心情去享受业余生活,从而让每个人能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难怪网友会感慨,这是“别人家的公司”“别人家的老板”。网友“青睐207”更表示:“希望我们早日摆脱内卷,快速发展良性竞争,品质、技术才是稳定发展的基石。让大家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工作赚更多钱,腾出更多时间去花钱,供需良性发展。”
其实就创造的价值而言,所获与付出并不完全正相关。同样一项工作,有的人一个礼拜才能完成,而有的人几个小时便可做完。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者应当看到这种差异,允许员工有一定的自由调配权,而不是看到某个员工完成得快,就给他加更多的任务,但现实中偏偏如此。这使得忙者恒忙、闲者恒闲,非常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企业真正应该抓的是提高效率,而不是“看起来很忙”,更不能利益至上,认为“员工皆是牛马”。
《孟子》一书中有个经典的比喻: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理当学会一个“善”字,存善心,行善行。一方面,对社会、对服务对象释放善意,把客户留住,让社会更加美好;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员工释放善意,让他们得到成长,感受到尊重,多劳可以多得,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只有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把员工当家人,而不是“人力成本”,员工才会真正地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