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春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国际合作机制,深耕鲁班工坊等品牌”。产业学院是以现代产业需求为导向,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建设“一带一路”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耦合,既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实质性突破的战略举措,又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优化“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建设布局体系
目前,“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和企业生产需求旺盛,亟须大规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浙江省已推动全省30所高职院校在33个国家设立39所“丝路学院”,校企协同“走出去”,为企业开展海外当地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教学和技术资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优化“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区域布局,要重点围绕东盟、中亚、非洲、中东欧等区域,精准了解当地产业、“走出去”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需求,校企共建“一带一路”产业学院,推动产业学院人才培养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对接,开展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本土化师资培养、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等项目,助力当地企业和海外中资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促进当地经济产业发展。优化“一带一路”产业学院产业布局,要结合我国信息技术、能源、机电装备、纺织服装、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色产业,联动海外中资企业和境外政府、教育机构、行业协会,共建面向相关行业企业的产业学院,合作提供定制化专业课程、教材和学生实训项目,培养产业急需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产业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需求。优化“一带一路”产业学院专业布局,要聚焦机电、机械、新能源技术、汽车服务工程技术、网络工程技术等专业领域,构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产业学院专业体系,形成“专业+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提升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与支撑度。
健全“一带一路”产业学院组织支持机制
“一带一路”产业学院的建设需要健全多主体组织支持机制,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组织治理合力。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政府、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机构,联合成立“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建设联盟,集聚共享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技术、职业教育等资源,促进“一带一路”产业学院政策改革与实践创新,服务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
发挥“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建设联盟机制作用,凝聚发展产业学院价值共识,共同发起《推进“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建设的倡议》,定期开展“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建设重要议题的协调磋商,加强对“一带一路”产业学院整体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全程指导,为推动实施“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言献策。强化“职业院校—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协同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推动“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建设运行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强化多主体沟通协商,激发多方主体活力。坚持“学校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国际规则”的协商共治、协调推进原则,完善“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多主体合作治理机制,充分释放合作的价值。建立健全“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多层级组织协调机制,在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层面成立相应的“一带一路”产业学院管理机构,各组织机构围绕“一带一路”产业学院的设计、实施与监管展开沟通协调,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资源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一带一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适应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是“一带一路”产业学院建设的根本目标。推进“一带一路”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架起职业院校与企业发展的“立交桥”,将产业企业发展需求与教学资源配置、人才供给、技术服务有效对接起来,贯通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主通道”。
深化“校企一体”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产业学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性作用。以产业链中的“技术点、岗位群”为参照点,构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图谱,创设校企合作的专业课教学定制方案,重构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成立学徒班,全面推行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产业技术元素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紧贴岗位要求的学徒实习实训,为“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培养“订单班”学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个性化需求。对接“一带一路”产业发展需求、企业岗位工作需要,校企合作开发企业培训课程、数字教材等学习培训包资源,面向当地在校学生、低技能劳动者、失业群体等开展职业技能学习与培训,提高生产操作技能水平,培养本土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当地产业发展。依托世界技能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学徒广泛参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学徒技能切磋,共同提升技能水平。【本文系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省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下现代产业学院多元共治模式与促进策略研究”(2024QN043)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宁波市“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