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肖波
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文旅产业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价值重构与格局重塑。今年4月,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数据局联合印发了《浙江省智慧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为宁波加速智慧文旅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撑与发展动能。近年来,宁波围绕“智慧引领,创新发展”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文旅数智化探索。面对转型窗口期,亟须梳理发展基础、借鉴先进经验,加快数智技术从展示工具向价值创造引擎转变。
实践成果:宁波智慧文旅基础
一是构筑文旅治理“智慧底座”。以技术平台、入口管理、交换接口、数据标准、地理信息、基础信息“六个统一”为建设原则,打造了“宁波文旅数聚”(文旅数字大脑)平台,2024年底已汇集数据5660万余条,文旅点位三维分布15000余个。市级文旅数据协同仓接入省级仓,纵向集成省、市、县和涉旅企业多级信息,横向整合气象、交通、环保等部门数据。“文旅晓灵通”在浙里办平台上线,政务服务与文旅场景紧密结合。5G-A覆盖老外滩、东钱湖等重点区域,支持裸眼3D、全息投影等沉浸式体验。
二是创建智慧景区示范样板。加速景区数字化、智能化改革。截至2024年已公布省级智慧景区3批40家,覆盖全部区(县、市),支持分时预约、电子检票及导览、智能安防等。如象山影视城景区以“智治影城”云平台实现智能管理,推出“一部手机游影城”、动力手环穿戴设备等提升体验,入选浙江省首批未来景区改革试点。
三是创新智慧旅游体验场景。积极探索以数字孪生、元宇宙、沉浸式技术打造重大项目,重塑文旅体验。天一阁·月湖景区建成高精度数字孪生平台,集成2000余件文物三维档案及古建、安防等动态数据,入选2023年国家五部委“虚拟现实先锋应用案例”。“渔光之城”通过数字艺术重构石浦渔港文化,打造“线上城赋能线下城”的沉浸式消费新生态,成为全国首个文旅元宇宙。方特《女娲补天》等三大项目入选文旅部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浙江省唯一)。
借鉴启示:先进地区探索经验
一是文化IP数智转化全链开发的洛阳模式。洛阳依托数智技术,AR复原遗址场景,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叙事载体,“影视+游戏+VR全感剧场+云演出+衍生品+剧本杀+主题酒店”全链联动,形成“文化IP化—IP场景化—场景产业化”路径,将千年古都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化、沉浸式、可交互的现代IP体验,实现传统文化IP转化“破圈”。
二是产学研协同培育复合人才的深圳实践。深圳腾讯联合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高校设立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如AI、数字孪生、区块链)保护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参与三星堆智能考古、殷墟甲骨文破译、北京中轴线申遗等重磅项目,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兼具既懂数字技术又理解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数据驱动景区服务升级的“西湖样本”。杭州西湖景区2018年即开启数字化建设,2024年建成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服务平台,涉及城管、应急、文遗等20余个应用场景,建立AI客流模型实时监测断桥等热点区域,自动触发公交增班与停车场联动机制。
多措并举:释放数智文旅新动能
打造城市级智慧文旅IP生态。市域层面深度开发,探索实施“港城记忆工程”,打造“港城宁波”“海丝活化石”等城市代表性文化IP。整合三江口航海商贸文化、海丝历史遗产、港口工业文明资源,针对宁波可视性文遗相对较少问题,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原文遗节点,重现历史场景。县域层面差异发展,如奉化可围绕“弥勒文化+雪窦山实景”打造康养疗愈IP,引入和开发AI情绪评估导师、禅修AR导览、“数字祈福”体验等;海曙可聚焦“千年府城”IP,以历史街区数字化为突破口,构建虚实共生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
构建全民友好的智旅服务形态。升级建设“可生长”的智慧景区,通过模块化架构与开放生态实现景区系统可扩容可进化。强化数据驱动,整合客流、设施及商圈数据,积极探索AI自主决策强化数据驱动,导入游客反馈优化机制。开发全域智慧旅游服务终端,集成AIGC行程规划、多语种导览、无障碍服务等模块,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智慧旅游服务。
优化全域联动的智慧治理体系。提升“宁波文旅数聚”平台决策支持能力,开发旅游市场监测、消费偏好洞察等模型,构建“监测—调度—服务”闭环。强化跨域协同,打通交通、应急、农业农村等部门数据,在乡村民宿、停车场等节点部署物联网设备,实现全域资源动态调配。此外,筑牢数据安全与伦理防线,制定数据安全规范,明确文旅数据开放目录、政企数据共享边界及游客隐私保护红线。
培育产学研用贯通的创新生态。依托本地高校和现有社科实验室机制,探索设立数字文旅重点实验室,促进地方文旅与技术研发、产业需求高效对接。以现有“全国数智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进一步联合头部企业、高校院所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重点培养扎根本土的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创新“文旅科技贷”“数字藏品质押融资”等金融工具,支持元宇宙剧场、AI修复等前沿项目落地。
【作者单位:市社科联(市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