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祥
立足宁波“枕山、拥江、揽湖、滨海”特色,以“三山”(四明山、天台山、翠屏山)为依,以“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为脉,以“三湾”(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为轩,以“三文”(海丝文化、阳明文化、商帮文化)为魂,分北、东、南、西、中部差别化谋划,激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努力构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全域旅游新格局。
北部:河姆渡—上林湖—慈城“文旅金三角”和前湾现代文旅融合集聚区
1、河姆渡—上林湖—慈城“文旅金三角”
“文旅金三角”地处宁波北部三江平原和三北平原之间的翠屏山丘陵区,兼具河姆渡文化、上林湖青瓷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多种历史文化底蕴,是江南文化、史前文化与海洋文明的重要起源地。
充分挖掘区域内独一无二的文化IP,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构建“3+X”旅游景点体系。“3”是指三个核心景区,即河姆渡遗址公园、“千年古城”慈城和“鸣鹤—上林湖风景名胜区”。“X”是指多个联动景点,包括北片的鸣鹤康养小镇、后茅山度假区、达蓬山运动小镇、上林湖文创产业园和观海卫城,南片的丈亭老街文化创意小镇(三江口文化汇聚点)、玉苑康养小镇、机器人智谷小镇等。
2、前湾现代文旅融合集聚区
充分发挥前湾新区在长三角地区的区位、空间、产业和沪甬人文相亲优势,将前湾新区内外的湿地、滨海温泉、现代工业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设计丰富的研学线路和产品,加快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旅游休闲目的地。
加快建设以方特为核心的杭州湾滨海主题娱乐集群项目,重点推进滨海欢乐休闲小镇、海洋主题乐园等综合性休闲旅游项目开发,打造文化创意基地、文化产品产权交易中心、非遗传承基地等现代文化产业基地,结合杭州湾新区通用机场建设,开展航空旅游,形成游、学、会、医、康、养等板块聚合的现代文旅产业集聚区。
东部:“东方大港宏伟画卷”
充分挖掘宁波史前海洋文明、唐宋海丝文化、明清海防文化、当代港口工业文化等不同时期港口文化的深刻内涵,让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鲜活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彰显新时代港城文化新气象。
高站位系统谋划具有鲜明港口特色、浓郁海洋风情的大景区,整体设计观港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建设东方大港世界级旅游景区。打响东方大港旅游品牌,围绕“海丝古港 微笑宁波”城市旅游主题,全面展示海丝文化、海港风情、海天佛国和海鲜美味“四海”文化旅游特色和禅韵、瓷韵、茶韵及帆韵,精心打造东方大港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区域标志性景观和产品,将港口博物馆从单一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转变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努力将其打造成区域标志性景观;统筹规划北仑、奉化、宁海、象山、梅山游船游艇码头岸线,深入推进梅山国际邮轮港建设。
南部:南湾海洋旅游示范区
南湾海洋旅游示范区以象山县为核心,涵盖南田岛、石浦渔港、亚帆中心等特色区域,是宁波重点打造的海洋经济与文旅融合发展区域。
以松兰山—大目湾、环石浦港、象山影视城和宁海南部新城为重点区域,依托南湾区块“海、岛、山、滩、文”等资源,开发滨海休闲、山地探险、运动康复、文化体验、民宿度假等文旅体融合产品。突出海洋渔文化、影视文化品牌,以亚帆中心为核心,建成产业布局合理、集聚效应明显、可持续发展和试验示范作用突出的海洋旅游发展示范区。
西部:四明山“红色印迹”
对四明山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进行评估调查,突出四明山产品特色,创新运营模式,把四明山打造成为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为主的文化旅游区块。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加强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等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推进革命文物的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教育宣传。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四明山革命精神融入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建设市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以上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出若干条浙东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借鉴江西庐山、安徽宏村等地的发展经验,突出四明山产品特色,创新运营模式,把四明山区域打造成为宁波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实践基地。
中部:“百里三江文化长廊”和东钱湖宋韵文化圈
1、“百里三江文化长廊”
“百里三江文化长廊”,指余姚江两岸39公里(从余姚到三江口)、奉化江两岸37公里(从溪口到三江口)和甬江两岸25.3公里(从三江口到甬江入海口),总长度约100公里的区域,其核心段从市中心三江口至湾头三江口。“百里三江文化长廊”建设是宁波赓续厚重历史文化根脉、塑造滨海时尚特色文化地标的重要举措。
着力提升“文化长廊”的文化味,充分利用适建空间,打造有震撼力、吸引力的文化地标,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百里三江沿线文化建设的质量和品位。在突出历史人文的基础上,适当分工展现三江沿线的“历史感”:余姚江南岸,可以凸显史前考古文化、浙东文化、阳明文化;北岸,可以凸显运河文化和青瓷文化。奉化江,重点打造民国文化和水利文化。甬江,着力打造海丝文化、海防文化、工业文化和红色文化。
2、东钱湖宋韵文化圈
东钱湖“始建于宋前而成于宋”,是宁波宋韵文化遗存的重点区域,有责任也有义务成为发展宋韵文化的排头兵。
着力提升“海丝宋韵起源地”“宋式美学策源地”品牌,打造东钱湖“一核四区多点”宋韵文化圈。一是确定“一核”:宋韵文化内核(宋韵文化中心、宋韵文化走廊),从陶公岛穿过湖心堤到达南宋石刻公园,沿途可体现宋宴、财智、画舫、湖泊、禅宗、史氏、石刻等主要宋韵文化元素。二是建好“四区”:宋韵文化外圈,即韩岭“体验宋韵”雅生活文化功能区、郭家峙“品味宋韵”智生活文化功能区、莫枝“感悟宋韵”忆生活文化功能区、下水“乐享宋韵”闲生活文化功能区等。三是辐射“多点”:宋韵文化辐射点,包括艺术家村宋式美学文化辐射点、二灵山宋式书院文化辐射点、殷湾宋式民俗文化辐射点、福泉山宋式茶道文化辐射点等,以及历史上沉淀下来的“钱湖十景”等。
【作者单位:市社科联(市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