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清凉 夏日长

海狮牌果味汽水标签

戴骏华

寒暑交替,又到一年盛夏,热浪席卷而来。前不久,购得几件宁波地方文化收藏品,欣赏之余,爱不释手。其中有一枚海狮牌果味汽水标签,更让我眼前一亮,倍感亲切。

小时候的夏日,家中常备海狮牌果味汽水,与瓶装啤酒一样,也需要拿着玻璃瓶到小店置换购买,每瓶售价5角,保质期3个月。晚饭前,大人会打开汽水瓶,倒入杯中,随即,一股清香的橘子味扑鼻而来,喝上一口,清凉酸甜。

记得上小学时,上海亲戚买了汽水到家中做客,邀请大家喝“He lan shui”。我听到这个名称有些惊奇,不知道这三个字怎么写,以为是上海方言或是俗称,当时年纪小不好意思细问,但这三个字印入了脑海。直到读大学期间,由于专业需要,阅读了几部晚清作品,才解开了儿时的疑问。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叫把酒瓶一律打开,连荷兰水也开好几瓶等用,免得临时手忙脚乱。”读到这段描写,灵光一现,忽然想到“He lan shui”莫非写作“荷兰水”。翻开辞书,找到“荷兰水”词条,释义为“〈方〉汽水”,恍然大悟。在李伯元的另一部小说《文明小史》中,也多次提及“荷兰水”,如第四十九回写道:“那洋老总三脚二步跨进了房间,彼此见过了礼,劳航芥请他坐下,叫小子开荷兰水,开香槟酒,拿雪茄烟,拿纸烟。”

韩邦庆在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中描绘了晚清沪上图景,其中也有“荷兰水”,如第四十三回:“维时皓皓秋阳,天气无殊三伏,玉甫本为炎热所致,即进洋房,脱下夹衫,已凉快许多,再吃点荷兰水,自然清爽无事。”清光绪二年(1876年),葛元熙的《沪游杂记》出版,书中记载:“夏令有荷兰水、柠檬水,系机器灌水与汽入于瓶中,开时,其塞爆出,慎防弹中面目。随到随饮,可解散暑气。”晚清苏浙地区盛传一首冠名颐安主人的竹枝词:“荷兰冰水最清凉,夏日炎炎竞爱尝。中有柠檬收敛物,涤烦祛秽代琼浆。”这首竹枝词被收入《沪江商业市景词》中,可见荷兰水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为何将汽水称作荷兰水?近人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饮食类”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荷兰水,即汽水,以碳酸气及酒石酸或枸橼酸加糖及他种果汁制成者,如柠檬水之类皆是。吾国初称西洋货品多曰荷兰,故沿称荷兰水,实非荷兰人所创,亦非产于荷兰也。”17世纪的荷兰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近代许多外国商品通过南洋传入中国,而南洋当时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势力范围,因此许多舶来品被冠以“荷兰”前缀,如荷兰豆(豆荚豌豆)、荷兰大花葱(高葱)、荷兰芹(欧芹)等。

回溯汽水的发展史,充满着偶然与必然。16世纪,欧洲科学家研究发现矿泉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清凉解渴。1768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莱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获得的水溶液有着矿泉水般的清凉效果,这标志着汽水的萌芽。1820年,德国药剂师史区鲁夫通过添加有机酸、香料等改良口感,从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汽水。由于碳酸最初在化学实验室中被发现,因此由制药厂开始生产汽水。

清末,汽水行销于市,“今国人能自制之,且有设肆专售以供过客之取饮者,入夏而有,初秋犹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徐培基在苏州创办滋德堂,是目前已知最早由中国人开办的汽水厂。8年后,吴次伯成立苏州瑞记公司,一度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汽水厂。

在外求学时,有一次和同学们聊起宁波啤酒厂出品的海狮牌果味汽水,一位同学是四川乐山人,他说他们家乡有峨眉雪汽水。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许多城市应有各具地方特色的汽水。回到寝室一查资料,竟发现我国至少有18个城市曾经或者至今仍然自产汽水,如,北京有北冰洋汽水,上海有正广和盐汽水,广州有亚洲汽水,天津有山海关汽水,西安有冰峰汽水,洛阳有海碧汽水。当然我们宁波的海狮牌果味汽水也名列其中,我顿时倍感自豪。

如今,清凉消暑饮品越来越多,从传统的绿豆汤、酸梅汤,到超市冰柜里的各类饮料,我们总能找到喜欢的那一款。这些年喝汽水时,我常会想起20世纪90年代后期已经退市的海狮牌果味汽水。“海狮顶球”是动物表演中的经典节目,年少时,我就被瓶子上的商标图案所吸引,可惜当时没有想到揭下汽水标签收藏。感谢有心人将其保存下来,使我今日能够辗转拥有它,也保存了关于汽水的完整记忆。

2025-07-2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7362.html 1 3 汽水清凉 夏日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