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暑期亲子矛盾焦点 该有解决之道

郑建钢

暑假里,很多家长为孩子沉迷网络苦恼,更有不少家庭为孩子手机使用问题吵翻天。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儿少心理科胡长舟主治医师介绍,手机使用问题往往是亲子矛盾的一个焦点,在假期里表现得尤为明显(7月22日《宁波晚报》)。

暑假一到,没有了学校的约束,没有了作业和考试的负担,孩子拥有了充分的时间支配权,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成为最好的陪伴。随着孩子使用手机时间的大量增加,家长们的焦虑和担忧也与日俱增。

网上内容丰富多彩,孩子在虚拟世界越玩越开心,不管是抖音热梗,还是游戏陪玩,无不让孩子欲罢不能,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未成年人来说,很容易沉湎其中难以自拔。因为,如果不会玩手机,或者玩不好手机,与同学之间缺乏共同语言,跟不上人家的节奏,朋友圈里就难以获得认同,这就几乎等同于“社死”。

家长则不仅担心手机对孩子学业和健康的双重影响,更担心未成年孩子容易接触不良信息和网络暴力,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孩子要手机自由,趁着暑假痛痛快快地玩;家长看到孩子一天到晚捧着手机玩就上火。基于两代人对手机价值的不同看法和评价,吵架与对抗是肯定的,这必然增加管理上的难度。

手机成暑期亲子矛盾焦点,必须触及冲突的根源,才能寻找解决办法,而禁止使用和放任不管都不足取。对家长来说,应以身作则,起好表率作用,在孩子面前不能长时间沉湎于手机;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要有规则意识,首先尊重孩子的想法,了解其目的和基本需求,商量一个双方能够接受的合情合理的使用时段和时长,以此提高孩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与此同时,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加强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因为使用手机而引起的摩擦。

培养多方面健康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心理学研究显示,当人拥有至少三个能获得心流体验的线下活动时,对手机的依赖度骤降。比如竞技类活动,可快速进入心流状态;运动类活动,成为常见的心流触发场景;创作类活动,能带来沉浸式体验……构建替代性快乐源,能够满足心理或生理需求,重建情绪调节机制,淡化手机依赖。

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借助家长控制软件,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监控孩子的手机使用行为,屏蔽不良网站,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数字成长环境,保护孩子身心健康。

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比如参加社会实践、户外运动、社区活动、暑期托管、兴趣小组等,补足其家庭活动的不足。注意力的转移,有助于孩子更好地亲近大自然,满足深层次需求,从而远离手机,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快乐的高质量暑期。

2025-07-2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6232.html 1 3 手机成暑期亲子矛盾焦点 该有解决之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