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睿清 通讯员 石诗雯
“快来人!有人落水啦!”听到呼救,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拨打救援电话?是寻找救援物品抛入水中?还是一个猛子扎进河里,游到落水者身边?
随着气温增高,戏水市民也在增加。路遇他人落水,应当如何伸出援手?昨天,消防部门用一组实验教大家救人的正确“姿势”。
在实验中,消防员准备了矿泉水瓶、篮球、泡沫箱、塑料水壶等物品。实验开始后,消防员首先将一个4.5升容量的空矿泉水瓶抛给河中的“落水者”。随着一声闷响,矿泉水瓶掉在“落水者”不远处。只见他挣扎几下,就将矿泉水瓶抱进怀里,虽然身体仍有一些晃动,但整个头部基本露在水面之上。
由8个小矿泉水瓶串成的“浮漂”,也能托举“落水者”逃生。“浮漂”入水后,“落水者”迅速将其抱入怀中,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口鼻位置也成功浮出水面。
“通常一个成年人想浮起来,需要50牛的浮力支撑。这相当于一个4升至5升的大矿泉水瓶和5个500毫升左右的小矿泉水瓶带来的浮力。”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特勤一站班长余雪阳说,如果在户外找不到救生圈等物品,可以用空矿泉水瓶应急,“但要注意,矿泉水瓶的瓶盖要拧紧,小矿泉水瓶要用绳子捆成一组再扔。”
篮球与塑料水壶的情况与之类似,只不过浮力更大。“一个篮球的浮力有四五十牛,足够撑起落水者的身体。但在投递之前,要记得大声提醒落水者注意躲避,以免被砸伤砸晕。”余雪阳说。
泡沫箱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因重量过轻,尽管多番尝试,却始终无法将泡沫箱扔到“落水者”身边。而在其中装入河水、增加重量后,泡沫箱则成功托起“落水者”。即便整个箱体反转,开口向下,“落水者”的身体仍稳稳浮出水面。
“遇到落水者,千万不要自行下水,不然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正确的做法是找到岸边一切有浮力的救援物抛给落水者,并第一时间报警求助。”余雪阳提醒,市民在戏水时,应选择安全水域;若不幸落水,应尽快放松身体,采用“躺平”姿势,将口鼻露出水面,“不要胡乱挣扎,更不要将手臂伸出水面。保持放松姿势,双手和双脚轻轻划水,人体可自然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