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背清雕板:

刀笔清隽 意境幽远

甬作清代椅背清雕板(八仙之一吕洞宾)

甬作清代椅背清雕板(八蛮进宝)

嵊州清代椅背清雕板(十二花神之一)

应敏明

古代建筑的眼睛是门窗,那么椅背清雕板之于椅子的重要性跟门窗之于建筑一个样。

人类从远古的席地而坐,发展到垂足而坐,椅子到宋代已定型成熟,之后又有新的变化和发展。椅子背雕刻也从简单、粗放,发展到繁复、精致。到清代,雕刻越发成熟,雕工、题材、饰装多样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清代的椅子,‌主要种类包括交椅、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禅椅、太师椅、宝座等‌,其设计与功能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和文化内涵。但不管什么椅子,椅背大都有雕刻,有的长条形椅背分三段雕:上段一般雕花草、动物、博古等;中段最重要,是中心,尺寸也大,主要雕人物故事等;下段雕纹饰(回纹、蝙蝠纹等)。椅子背有浮雕、镂空雕、浅雕、嵌镶雕、朱金木雕等等,达到“刀尖上的绘画”境界,展现“寸木观心”的微缩美学。

东阳木雕是中国古代木雕五大流派之首,椅子背清雕板题材广泛,文武兼备,精雕细琢,表现出色,受到业内公认。甬上古代椅背清雕板“文气”,其中,以奉化、宁海最为出色。奉化椅背清雕板雕文人典故题材多,如“四爱图”,是指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鹅、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鹤的故事;宋《神童诗》意境图,即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还有“西厢记”“牡丹亭”等故事。宁海以“八蛮进宝”题材最为出名。

笔者认为,江南最出彩的古代椅子背雕当属嵊州浅微雕。嵊州浅微雕椅背多选用楠木、香樟木或银杏木,木质细腻且耐腐。匠人遵循“三分料、七分功”的原则,使用凿、剔、铲、镂等工艺,其中弧形凿可雕出0.2毫米细密的“鼠须线”,是为“一绝”;还采用独特的45度斜角入刀法,形成“斜面阴刻”,使花纹在侧光下呈现丝绸般的渐变光泽。嵊州刀法不但雕得了“浅”和“微”,还能产生立体的动感,如《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卷》收录的清代嵊州太师椅背板,浅微雕工极细致,牡丹缠枝纹具有明显的舞台衣袂飘逸感。这些工艺又称之为“剡溪刀法”(得名于嵊州剡溪)。

江南椅子背雕刻的题材广泛,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草虫鱼等,无所不及,但笔者最欣赏的椅背清雕板是“顶天立地”的人物雕,头顶上框线脚踩下框线。方寸之地,人物有文人、武士、仙人等,形神兼备,气场逼人。人物雕除了整体观感、动态呈现,重点还在于人脸、手脚和衣褶的刻画。如果具有人物眉目传情、衣褶飘逸等效果,这雕工就已经到位。欣赏一块好的椅子背板,讲求文化性和雕工。好的椅子背要禁得起放大细看,每个细节都能处理好就是好板。收藏市场也认可椅背清雕板珍品的价格,一片长宽不过十几厘米的椅背清雕板上品,价格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元。

江南古代木雕收藏,宁波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收藏者众,其中代表性机构有甬上吉木堂艺术馆、宁海江南民间艺术馆、象山德和根艺馆等,馆藏丰富,精品迭出。椅背清雕板也是上述艺术馆馆藏的重要藏品。笔者也收藏有椅背清雕板系列,对椅子背清雕板情有独钟。喜欢收藏艺术品的人,对心仪的藏品一时买不动,或一时人家不肯卖,都会惦记着。镇海有位姓胡的木雕收藏家,笔者买过他的一些藏品,他收藏的一块甬作椅背清雕板非常出彩,为此视若珍宝一直不肯匀让。这块椅子背板高13.5厘米,宽14.5厘米,楠木板材,雕的人物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美髯飘飘,目光凝重,身背宝剑,手持拂尘,两腿呈坐桩式,身体前倾,衣角飞起,动作飘逸。对这等好物,笔者总是想着收藏之。还是有缘分,一次胡先生看上笔者的一块清代朱金花板,题材是“白蛇传”典故中的“水漫金山”,雕工和包浆都好。笔者借机和他“打仗(对调)”,收藏了这块心仪已久的甬作椅背清雕板“吕洞宾”。

嵊州有民间谚语,“雕花要像风吹过,硬木开出软线条”,椅背清雕板是江南木雕艺术的精粹代表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精湛的技艺表现,更在于融合了地域文化、文人审美和民间智慧。

(应敏明 供图)

2025-07-14 椅背清雕板: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4332.html 1 3 刀笔清隽 意境幽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