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超”“苏超”到“浙BA”

——地方业余联赛爆火的背后

“浙BA”宁波赛区战火将燃。(图源宁波文旅微信公众号)

7月6日晚,“浙BA”揭幕战,诸暨队对阵柯桥队,NPC西施和郑旦、范蠡和勾践化身美食推荐官。 (图源浙江体育微信公众号)

“苏超”第六轮比赛南京队对阵苏州队,球场大屏显示共有60396名观众到场观赛,打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单场上座纪录。(新华社发)

汤丹文

7月6日,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正式在诸暨开打。不出意外,这场业余篮球赛被球迷和诸多媒体当作两地之间的比拼。首战主场打出“诸暨珍(真)行,柯桥布(不)行”的标语,这既是诸暨球迷立场的宣示,也是城市形象的一次有力宣推——诸暨是中国珍珠之都,而柯桥则是世界布料之城。

“浙BA”开幕前后的现场线下也是“花活”不断:文体明星汪顺、傅园慧、王安宇等人为之“打call”;球员化身“悟空”飞身扣篮,篮球小宝贝展示精湛球艺;甚至,比赛间隙,诸暨馒头等小吃特产也上场让球迷分食……一句话,所有这一切,为的是赛事的“出圈”火爆,赢得流量关注。

“浙BA”显然是试图借鉴并跟上今夏最为红火的“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节奏。

其实,“苏超”之前有贵州的“村超”。这个名为“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由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发起举办。2023年贵州“村超”举办之初,爱好足球的村民们自筹经费组队,自带干粮上场,自着盛装表演节目,自做美食送游客,甚至自愿开放院落给外来游客停车……这一系列百姓发自内心、自发参与赛事的背后,却是一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以赛事引流,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谋求文旅业全面突围之举。

去年宁波举行月湖首届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到国内知名的营销专家李三水,他是贵州“村超”的幕后推手之一。他说,贵州榕江之所以因为“村超”逆袭出圈,成为全国顶流“网红”第一县,源于当地政府清醒深刻的认识:“什么样的环境,都比不上营商环境;再丰富的资源,也比不过人的资源。”他颇有诗意地感叹:贵州“村超”流量的背后是人性,人性的背后是同频,“当触底的贫困遇到十足的真诚,人便成了最极致的风景,无数人的命运齿轮也因此转动。”

最新的报道,借助“村超”带来的流量,榕江县2024年吸引游客超940万人次。全县涌现出超万个新媒体账号、2000多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在榕江,“手机变成了新农具,数据变成了新农资,直播变成了新农活”。

同为草根足球,当赛场来到中国经济发达省份的江苏,自然有了不一样的“赛道”。应该说,“苏超”的运营、传播模式更加“剑走偏锋”。

我最初了解、关注“苏超”,是从网上流传的各种“梗”、城市间的不断“吐槽”、令人脑洞大开的短视频传播开始。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江苏的13个城市有“十三太保”的诨号,而且大多互不服气;“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没有假球,只有世仇”等赛场口号让人忍俊不禁;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斗诗”桥段被不断地改编成对手之间比拼优劣的“相爱相杀”……

江苏的各个城市和江苏人是宽容的,也是自信的。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这种被嘲,甚至自嘲,也容忍了看似“无厘头”的传播。或许原本各城市之间就有这样友好的默契甚至“共谋”。而且,对城市而言,比赛成绩的好坏也不是什么太关乎面子的问题,草根赛事重在参与,本质上就是一场游戏。

当常州队在“苏超”中垫底,连城市名字笔画都被网友“剥夺”之时,路边烧烤摊赞助“苏超”一件事就让人们好感顿生:一个来自东北的新常州人,能安稳创业并与城市一同成长,小店名也能与国内大牌一同在赛场展示,这种营商环境和城市温情,本身就让人击节称赞。

所有这一切显示,“苏超”想打造的是一个有故事的“流量”赛事。反过来,它又不单单是一场赛事,而是文旅业乃至城市运营借助赛事平台“合唱”的一出大戏。一句话,“苏超”用共创聚势,让流量激发活力——这就是注意力经济。

所以,“苏超”尽管以业余草根足球的面目示人,但背后却是全民、全社会的动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高强度介入。

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及足球,将城市联赛作为文旅体商融合新亮点。近一段时间,江苏各城市的“一把手”更是纷纷表态,要把“苏超”带来的“流量”转化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当地媒体的评论则提出:“要以长远的眼光,将赛事流量与城市品牌建设、产业升级发展深度结合。”

正因为有如此认识,“苏超”赛场之外的一些大手笔就不让人意外了。比如,“苏超”常州队和扬州队比赛前两天,常州向扬州发出“城市邀约”:端午小长假期间,持有扬州身份证的游客,可免费游览常州所有A级景区。而带来的结果是,仅端午假期首日,常州就迎来6万多名扬州游客。

毋庸讳言,“苏超”火爆背后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江苏已无顶级的联赛俱乐部,当地球迷已无职业城市球队可支持。而本应让球迷关注支持的中国男足,因为成绩“拉胯”和背后的行业腐败,让人失去信心。而“苏超”的诚意足球,其纯粹性使球迷获得了情绪宣泄的代偿。

从“村超”“苏超”到“浙BA”,地方业余联赛的火爆之后,也需进行冷静的思考。当全国各地蜂拥而上搞城市业余联赛,显而易见会产生注意力的分流。赛事热度和流量退潮之后,如何应对并形成长久、合理的运作机制?当赛事因为受关注而越来越市场化,如何平衡职业与业余的关系?业余赛事如何与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共生共荣,进而催生真正的城市职业球队?

N年之前,当八一男篮宁波主场红火之际,当时CBA官网约我写一篇有关城市球队的文章。我曾提出这样的愿景:“希望八一男篮能永久落户宁波,宁波需要能代表城市精神的职业球队。”当然,最终的结果表明,是我当时想得过于天真。

这次“浙BA”开打,让我重燃希望:宁波现在有CBA职业篮球俱乐部,宁波大学男篮在CUBA联赛上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宁波篮球群众基础十分扎实,篮协的工作也曾走在全国前列。以此文期待宁波的球队在“浙BA”上有良好的表现,更希望宁波球市火热,城市活力再上新台阶!

2025-07-14 ——地方业余联赛爆火的背后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24331.html 1 3 从“村超”“苏超”到“浙BA”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