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旅融合:打造国际滨海运动名城

郑少华 郑媛媛

体育赛事对地方文旅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已成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从“双奥之城”北京的奥运辉煌,到“大运之城”成都的青春活力,从“亚运之城”杭州的数字创新,再到“帆船之都”青岛的海洋魅力,上述城市通过举办重大体育赛事,成功地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宁波,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海洋文化魅力的城市,应力促城市文体旅产业融合,以体育赛事兴业,打造国际滨海运动名城。

深化文体旅融合,打造多元体验

首先,推动“赛事+”“体育+”模式,促进产业协同。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串联文化展示、旅游消费等多元场景,促进文化、体育、旅游及其有关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延伸“体育+”消费链,拉动旅游消费。例如,在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时,不仅设置途经历史文化地标的赛道,而且在沿途设置文化展示区,展示宁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等,促进“非遗+旅游+赛事”深度融合。同时联合周边景区、酒店、民宿推出“赛事+文化体验+住宿”的套餐产品,让游客在参与体育赛事的同时,深度体验宁波的文化魅力。

实现跨领域融合,关键在于打造主题式文体旅产品。相比于因赛事自行前往宁波景区游玩的游客,主题式旅游产品和服务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如结合帆船赛事,推出“帆船文化之旅”,游客不仅可以观看比赛,还能参与帆船体验课程、参观帆船博物馆、游览海洋文化景点等,形成完整的文体旅体验链条。

此外,通过赛事期间的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动,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增强宁波的文化吸引力。例如,亚运会期间,海岸线上举行的亚运火炬传递,向国际展示了亚洲最大的帆船赛事场地、背山看海的沙排场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海洋特色的滨海城市形象。

科技赋能,创新文体旅融合体验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助力精准营销。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兴趣偏好,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文体旅推荐方案。例如,通过分析游客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数据,精准推送与宁波体育赛事、文化活动、旅游景点相关的定制化信息,吸引更多潜在游客。

利用VR和AR技术,开发沉浸式的赛事体验项目。一方面,运用科技在场馆内打造VR观赛区,使得观众可以沉浸式置身赛事之中;另一方面,利用AR技术将比赛信息叠加到直播画面中,如选手数据、战术分析、慢动作回放等,增强观众的观赛体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比赛进程。

除了VR、AR技术,宁波还应积极探索云直播和虚拟旅游的新模式。通过云直播技术,将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实时传输到全球各地,让屏幕前的观众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宁波赛事。同时,开发虚拟旅游平台,游客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游览宁波的体育场馆、历史文化景点,推动潜在游客抵达目的地。

文化IP塑造,打造滨海运动城市形象标识

滨海宁波,扬帆世界。宁波应充分利用海洋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体旅IP,可以通过举办系列海洋文化节庆活动,结合帆船赛事、海洋美食节、海洋民俗表演等,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

文化要素的融入也至关重要。2025宁波马拉松吸引全国各地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跑步者参加,“甬马”赛道途经鼓楼、天一阁等历史文化地标,赛道沿线的氛围点不乏舞龙、腰鼓、非遗走马灯的表演,以及街舞和科技展等现代元素,这使得“甬马”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次文化之旅,让参赛者在奔跑中领略滨海宁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化IP的形成需要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内涵,通过赛事、活动、旅游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和推广。相关部门应建立文化IP培育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文化IP项目的开发,致力于赛事场地的选择与布置、赛事主题的培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IP的塑造,通过持续的赛事活动和非遗、海洋文化品牌营销,让宁波的文体旅IP深入人心。

构建全域化运动场景

充分利用丰富多元的体育赛事活动带来的优势,积极引育优质企业,共同打造蕴含运动元素的旅游新业态,设计和推广以运动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将体育运动与旅游融合。以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为例,引进专业体育运动项目落户,培育多元化体育旅游运动业,打造“湖泊水上运动、环湖休闲运动、周边山地户外”三大体育旅游空间。

此外,还可以开发运动度假产品,提供一站式运动度假服务,或者结合教育需求,开发运动研学旅行产品。同时,应加强各大运动场域之间的联系,保障运动设施、景点、服务处间的交通可达性,优化交通网络,避免文体旅资源碎片化,提升参赛者、游客的便捷度。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中法联合学院、宁波市文旅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研究基地)

2025-05-13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3580.html 1 3 文体旅融合:打造国际滨海运动名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