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辩证思维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引

亓娇

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探索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实践路径,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以辩证思维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引,厘清“古与今”“义与利”“同与异”三对基本关系,对于感恩奋进彰显文化自信、增创优势推动文化繁荣、守正创新激荡文化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统筹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

文化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够以传统的形式穿越百年乃至千年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的文化母体和精神富矿,现代文明则是对传统文化的赓续与创新。当然,传统文化作为历史产物,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如何统筹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以“两创”为如何统筹协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做出了科学解答。践行“两创”需要遵守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尊重历史。尊重历史是实现“两创”的前提。只有理性看待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局限性,才能避免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二是立足实践。立足实践是新时代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现实依据。在推进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奉行简单的“复古主义”,应根据当代实践来进行内容选择与形式创新,使其能够真正融入现代文明,成为推进现代化实践的精神力量。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具有产业属性。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成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继续大胆推进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同时,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而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文化生产主体可以借助良好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扩大品牌影响力,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经济效益能够为创造社会效益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文化生产主体为实现经济效益而主动创新文化产品、优化文化服务,能够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然而,在文化生产商品化的过程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矛盾的问题,对此,应始终将社会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无疑是饮鸩止渴,难以为继。

充分运用文明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并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以心相交的关键在于加强人文交流,增进文化认同,以便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中寻找一种确定性。面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文明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成为人文交流顺利推进的关键。不同文明具有不同特点,文明多样性体现了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个性,而统一性则反映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共性。因此,在对外交往中,应在尊重不同国家地区文明多样性的前提下,主动寻找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价值追求和文化记忆,积极搭建人文交流平台,拓宽传播渠道,以人文交流带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人文交流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特优势。

(作者单位:宁波市委党校)

2025-05-06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12145.html 1 3 以辩证思维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