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生长激素当成“长高神药”

苑广阔

最近“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的话题相当火热。生长激素是人体自然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如果孩子天生缺乏生长激素,导致身高比同龄人矮,那么注射补充激素是个可以考虑的选项。但现在生长激素存在滥用现象,很多不该打的孩子也在用(3月6日澎湃新闻)。

本该用于治疗特定疾病的生长激素,正在被包装成“长高神药”,成为一些家长解决孩子身高问题的“救命稻草”。这种现象折射出当下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长激素滥用的背后,是医疗商业化运作与家长焦虑心理的双重驱动。一些医疗机构利用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焦虑心理,将生长激素包装成“科学助长”的利器。这种营销策略击中了家长的软肋,使得本应严格控制的医疗手段被滥用。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生长激素使用量逐年攀升,但真正符合使用指征的孩子不足三成。这种滥用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更可能给孩子带来血糖升高、关节疼痛等健康风险。

家长对孩子身高的过度关注,实质是将成人世界的竞争焦虑过早地投射到孩子身上。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驱使下,一些家长将身高等同于竞争力,把注射生长激素当作提升竞争力的捷径。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家长忽视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生长发育节奏,过早干预可能适得其反,自然生长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非制造标准化的“产品”。过度关注身高这一单一指标,容易忽视孩子在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真谛在于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创造幸福的能力。家长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上,而不是纠结于几厘米的身高差距。

面对生长激素滥用现象,我们需要树立更理性的教育观。医疗机构应严格规范生长激素的使用,杜绝不当营销;教育部门应加强科普宣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家长自身也需学会放下焦虑,用更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回归教育本质,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理性的成长环境。

2025-03-0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2611.html 1 3 别把生长激素当成“长高神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