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车贴岂能随意销售使用

唐传艳

近日,车主林女士反映,过年前她在加油站排队洗车时,遇到一辆车门印着“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的轿车强行配合另一辆车加塞,下车理论时,对方向林女士方向继续开车,致林女士滑倒摔伤,在警方到达前,两辆车逃离现场。后经核查,涉事车辆实际为私家车,系车主擅自在淘宝上购买了“公务用车”车贴粘贴。记者发现,在淘宝等电商平台上均有大量“公务用车”车贴出售,最低仅需一份5元,消费者不仅可以随意购买粘贴,还可以定制“监督电话”(2月26日央视新闻)。

近年来,“公务用车”车贴发挥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假如公务车没有明显标识,公车私用就很难得到监管。正因为目前绝大部分公务车贴上了“公务用车”车贴,公车私用得到有效遏制,即使公车用于公务,公务人员也会十分注重自身形象。尤其是,与“公务用车”车贴一起贴上车身的,还有监督电话,群众一旦怀疑公车私用,就可以迅速拨打电话,让违规违纪用车得到快速查处。可以预见,“公务用车”车贴的作用还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然而,“公务用车”车贴若能随意销售使用,其监督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当群众举报公车私用时,发现“监督电话”打不通,或者经核实确定“公务用车”车贴为假,自己监督的是私家车,心里就会产生挫折感,甚至怀疑自己“多管闲事”,将来在发现公车私用等可疑线索时,就会多些顾虑。

“公务用车”车贴泛滥,还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影响,比如,个别私家车可能想借此享受所谓公务特权。上述虚假的“省级机关公务用车”之所以被识破,就在于其想获得“加塞”和优先洗车的特权。当虚假的“公务用车”车贴成为获得特权的道具时,民众难识真假,极可能误以为真是公务人员在干有失身份的事,公务人员和公务机关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

“公务用车”车贴不能随意销售使用,除了对购买和使用的车主给予相应处罚之外,更应该针对电商平台进行清理,一旦发现有网店未经身份核实,就向消费者随意销售类似车贴,就应该果断叫停并给予相关惩戒。这类车贴只能作为定制产品向公务机关销售,因此在监督市场的同时,还应建立专门的销售途径与规则,通过堵与疏两种方式,使“公务用车”车贴的销售与使用得到进一步规范。

如果发现有网店随意销售这类车贴,电商平台理当尽早干预,以便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电商平台内部监督应与群众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形成有机结合,比如电商平台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机制,通过群众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当网店的销售行为涉嫌违法时,平台还要将问题线索移交给行政等部门处理,通过多种监督方式净化电商环境,从根源上治理好“公务用车”车贴随意销售乱象。

2025-02-2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1058.html 1 3 “公务用车”车贴岂能随意销售使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