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育研学中提升学生美的素养

孙元旦 马仁锋

吴 芳 骆海军

研学,是以学习知识、了解社会、培养人格为目的的跨文化体验式校外考察活动。美育,是通过培养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将美育渗透融合于研学活动中,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能够丰富研学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学活动融入美育元素后,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的同时,通过艺术、自然、文化等多维度的审美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实践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他们的精神,引领他们的思想,温润他们的心灵。通过研学中的美育活动,学生还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将美育渗透融合于研学活动,我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开发了多样化、系列化研学资源,创立了宁波特色的研学品牌。如市教育局、文旅局等部门遴选数家研学基地、数条研学路线,推出宁波研学旅行小程序;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联合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多所高中,共同开发高中研学课程,打造既具有宁波特色,又彰显宁波魅力的研学产品。

学校美育与研学旅行融合,一改甬城大中小幼学校美育途径单调、内容不接地气的局面,激活了家庭、社会开发美育资源的热情,建立了多方联动机制,促进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增强了其审美能力,激发了其创新意识。

“家-校-社”携手,打造美育校外样板。宁波推动“钱湖美育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学校合作的美育模式,建成集教育、展示、交流、体验于一体的“宁波市青少年美育中心”,定期举办艺术展览、青少年美育公益市集等活动,免费对外开放,为深化美育校外教育创造了条件。

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打造美育研学品牌。校际、府际、家校等多源主体联动发展,是实现美育研学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甬城美育竞争力的“助推器”。宁波开发多样化、系列化研学资源,创立宁波特色的美育研学品牌,并辐射周边地区。建设以学校为主导、以社会为支撑、以家庭为辅助的可持续研学组织,合力开发运河文化、藏书文化、宁波帮文化等研学资源。

城市是文化层累,是人类智慧的升华。美育与研学融合育人,系统开发甬城跨时空文脉美育资源场景,既全面契合了大中小幼学校“人”的非特定化存在,指向学生群体多元和不断生长的过程,又贯通了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现代都市的魅力。甬城之中,运河沿线遗址遗迹的通达万世之美教人以史为镜而塑己身,书香馆藏的雅致深邃之美浸润学子求善尚美之心,宁波帮的家国情怀之美则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凸显了独特的陆海精神。

当前,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多方主体进一步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使研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体验更深刻,给学子以知行合一的心灵震撼。

汇集社会资源供美育研学。推动学生深度参与相关单位的文化数字化建设,保障学生与文化需求精准对接。可由相关单位开设公众号,官网设学生板块,进行学生文化活动宣传、文化作品展示等,丰富数字内容。定期组织主题活动,与学校探讨适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研学路径,让学生感受甬城的文化多样性和历史的厚重,从而用脚丈量宁波、用心感受宁波、用成果展示宁波。

拓学校课堂内外美育场景。各学段学校应坚持培养身心全面发展、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教师教学、学生培养置于广阔天地,以多样化教学场景、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研学教育意义,学校可开展宁波港口文化、宁波帮文化、运河文化等主题跨学科学习,开展历史、地理、语文等跨学科联合教研活动,让学生以多样化方式讲述宁波故事、讲好宁波故事。

家庭联动融入美育研学实践。一是与学校教育方向保持一致,鼓励子女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联合开展的研学活动,激励子女认真参加城市文化研学活动,沉下心体悟宁波文化之美;二是对宁波文化有研究的家长可参与研学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阐释或沉浸式传承,帮助学生建构起城市文化框架,强化学生城市文化认同。

[本文系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JG20220164)成果。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前二位)、宁波市第四中学]

2025-02-2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0565.html 1 3 在美育研学中提升学生美的素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