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音

万紫千红总是春(徐诚 摄)

■瑜 语

今年春节去长沙,岳麓书院自然是必游的地方。作为书院,它在中国思想史和教育史上的分量是厚重的,无论是当时的意义或带来的深远影响,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看岳麓书院,不仅仅看几栋古建筑,见识庭院园林,更是去体会书院一千多年来依然有着生命活力的缘由。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在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创建岳麓书院。此后,李允则对其进行扩建,确立了讲学、藏书、祭祀、学田四大规制,书院水准和地位自此迅速提升。

在新春乍暖还寒的风雨天来到书院,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古戏台模样的建筑,上有“赫曦台”牌匾。开办之初,岳麓书院就是一个开放的教育基地,有许多学者来此讲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就了传道济民之才。

遥想当年朱熹为了与在书院主教的张栻探讨学术思想,从福建不远千里来到长沙岳麓山下。一天清晨,朱张两人相约登上岳麓山顶,看到初升的太阳,朱熹赞叹:“赫曦,赫曦!”张栻便在观日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观景台,朱熹为其取名“赫曦台”,并题额。书院二门后面的讲堂便曾是朱熹、张栻“朱张会讲”的地方。我静静地坐下,想象着千年前课堂的场景。

朱熹和张栻会讲时都不过三十几岁,已跻身当时中国思想学术文化的最前沿,他们探讨的是哲学意义上的人性问题。从最初几天谁也说服不了谁,思想火花激烈碰撞,到后面的相互佩服,由此增进了友情,留下了千古佳话。

书院里有许多年代久远的牌匾,其中有四块石刻或牌匾含金量十足。宋真宗御赐“岳麓书院”匾额,让书院名震四方,跻身北宋四大书院之列,如今留下来的是明代“岳麓书院”石刻,宋真宗手书。还有康熙御书“学达性天”和乾隆赐书“道南正脉”,使书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再次得到肯定。其间,大批著名学者被聘为山长,学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实,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书院,以岳麓书院为首的“四大书院”名声最响。如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是承载朱熹活动遗迹、思想学说最多的一所书院,他对书院的重建,使之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地处河南登封嵩山的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还有位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其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宋真宗赐名“应天府书院”。这“四大书院”和千百所书院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璀璨星河。书院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场所,更是思想碰撞与启蒙的重要阵地,承载着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使命。不同学派的学者们会聚于此,各抒己见,相互辩论,在交流中推动着学术的进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激励他们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

“你快看,这里还有‘实事求是’呢!”女儿的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 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迁入岳麓书院旧址,校长宾步程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制匾悬挂于讲堂。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有段时间寄宿在岳麓书院,和书院的老师和学生多有交流,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也是岳麓书院的学生,这些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后来“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

岳麓书院严谨的学规和培养学生的理念让我感叹。讲堂右侧墙壁上的玻璃相框里,是清朝乾隆十三年由山长王文清手定的书院学规,共18条,108个字,前十条讲如何做人,后八条是如何做学问。如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等,表达出书院务实认真又注重人伦人格的教育理念,即使在千年后的现代教育中仍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书院硕果累累,培养了杨昌济、陶澍、曾国藩、左宗棠、蔡和森等一大批著名人物,不得不令人佩服。

身为祖籍东阳的宁波人,当我在书院陈列室发现“宁波余姚”和“浙江东阳”的字样时,不禁眼前一亮。展板信息告诉我:王阳明在贬谪途中路过长沙,于岳麓书院拜谒朱张祠,留下“缅思两夫子,此地得徘徊”的诗句,为书院增添了一抹心学的独特韵味。王阳明的弟子徐爱也曾在此讲授心学。此外,朱熹在东阳石洞书院访学、掌教,有记载的就不下三次,至今石洞书院还留有“流觞”等朱熹书写真迹。

都说东阳的孩子会读书,原来是有圣人文脉的助力。想起上世纪70年代父亲从部队到地方工作时,曾试图说服母亲回他老家东阳工作生活,说辞之一就是东阳有好学校好老师。朱熹与东阳的这段缘情,让我这个没有在父亲故乡(当然也是我的故乡)生活过的东阳人,打心底感到自豪。

让人兴奋的还是书院的传承。湖南大学与岳麓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现实联系。岳麓书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学术中心,与湖南高等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后,又历经多次变迁和发展,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1950年,毛泽东主席为湖南大学题写校名。如今,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也是网红打卡地。岳麓书院作为湖南大学二级学院开设了历史学、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设有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等,更是吸引着众多热爱文史的青年人。

值得一提的还有岳麓书院内外多处讨人喜欢的景观,如风荷晚香、碧沼观鱼等。岳麓山上树林碧翠、人文古迹密集,穿石坡湖湖水清澈,周围植被茂盛;飞来石形态奇特,屹立在山间;万景园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我最钟情的莫过于红柱碧瓦的爱晚亭,它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岳麓山的美景之中,这里曾是文人墨客驻足赏景、吟诗作对的地方,与岳麓书院的文化气息相互交融,展现着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魅力。坐在亭内,杜牧笔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扑面而来,能在这样的地方读书做学问怎么能不幸福呢!

2025-02-24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200283.html 1 3 岳麓书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