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 歌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典出先秦时期的《尚书·周书·旅獒》。这句话是说,在细小的行为上不慎重,终究会连累大的德行。意在告诫我们,为人处世必须重视小事小节,坚持在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小事小节虽小,却蕴含大的内涵。“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大影响常从难以察觉的细微之处发源,小错误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故君子之道,慎独慎微慎欲。
《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东汉名臣杨震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拜访,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不受,王密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大感惭愧,怏怏而去。后人传为美谈,赞誉杨震为“四知太守”的雅号。“慎独”是金,要真正做到慎独不容易。慎独需要不断清除内心的恶念,培养善念。
纵观现实,很多被查处的党员干部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前大讲廉洁从政,人后大搞权钱交易,搞“暮夜无知者”那一套。比如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落卜镇原党委书记罗晓强,人前开着二手车、租着房子,装成一副清廉的模样,背后却与不法商人老板沆瀣一气,大肆受贿索贿。这些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最终走上了不归路。党员干部要修好“慎独”这门必修课,谨记“小不慎则酿大患”。
《格言联璧》有言:“寡欲故静,有主则虚。”心有主见,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外境所扰,处事才能虚心。因此要“慎欲”,要懂得知足,以适度为利,以失度成害。“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古今中外的历史在不断告诉我们,如果小行为上不慎重,个人喜好上产生偏差,必然身败名裂。如沉迷玉石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10余年间摄影“烧钱”高达千万元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等,他们所自诩的“雅好”,成为一些不法商人、投机分子开展围猎的“敲门砖”“通天桥”,虽然披上了艺术外衣,纵然百般掩饰,但肮脏的权钱交易关系仍昭然若揭。
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可见,慎微,是防止贪欲萌生、斩断邪念必须坚持的操守。《韩非子·喻老》中讲了“丈人慎火”的例子,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发火灾而被焚毁。故丈人“慎火”,将出现的缝隙填满,因此“丈人无火患”。
不少腐败分子在忏悔中提到其蜕化变质是从吃喝玩乐、吃请收礼开始的。在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里,西藏自治区政府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勇,多次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的宴请,食用高档菜肴,饮用高档白酒,相关费用均由私营企业主支付;长期无偿借用多名私营企业主提供的车辆,并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司机为其出行提供接送服务等。在一次次的推杯换盏、小恩小惠和赞扬吹捧中,逐渐迷失自我,待到幡然悔悟之时,才发现小毛病已引发大祸患,悔之晚矣。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针尖大的眼,可进斗大的风,面对层出不穷的“微利之诱”,一着不慎,就会酿成大祸。对于“90后”“00后”年轻干部来说,尤其须做到洁身自好、谨言慎行、一尘不染。唯有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从端正私好等小事小节做起,树牢理想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才能不逾纪律的底线、不踩规矩的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员干部修身正己提出明确要求,指出“生活是工作的基础,生活上做不到自觉自律,工作就难以做到清正廉明”。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从小事小节加强修养,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自觉以党性立身做事,从严从实检身正己,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