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世宇
当“舍弃”成为一门艺术,如何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精致一些?
前几年,一本叫《断舍离》的书一度风靡。这本书的核心是教你处理掉没用的东西,从而舍弃对物质的迷恋。那么,舍弃什么?如何舍弃?这讲究可就大了。
自古以来,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做着选择题。有时面对的是大义,有时则是小利。比如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曾面临鱼和熊掌、生和义的选择。当二者不可得兼时,孟子的答案是“舍鱼而取熊掌”和“舍生而取义”。这样的选择,也被后人称道。孟子的选择题是舍弃什么,除此,还有如何舍弃的问题。
舍弃,有时是主动行为,特别是在国泰民安的年代。有时候,则是被逼无奈的,特别是在战乱动荡的年代。这就谈不上使日子过得精致这样的奢求了,而是拿刀子一片一片割自己身上的肉。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这样的情节。当一个富户遭遇变故,生活着实难以为继时,他便会拿出家中值钱之物,或典当或变卖。这里面往往有个顺序。首先出手的通常是字画文玩这类非必需品,然后是首饰,再就是家具、衣物乃至房产这样的“刚需”。所以在北京的琉璃厂,明眼人看到有谁拿字画来卖,就知道他家开始败落了,而且知道他还会不断有东西拿出来变卖。
同样是文物古玩,主人一件一件忍痛割爱的时候,这顺序也是大有讲究的。
宋代大词人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藏书家。一生苦心经营,收藏终于形成了规模。可惜他生不逢时,遇上靖康之难、两宋交替、金兵持续南侵,他只能带着妻子颠沛流离。途中,这些宝贝的丢失就成为必然。对于任何一个藏家来说,这都是椎心泣血的事。
所以,收藏界有一句话,叫“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像赵明诚所处的时代,是最不适合收藏古董的。可谁叫他热爱呢?
南宋建炎三年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好不容易在江宁(今南京)安顿下来。突闻金兵来袭,他们被迫又开始了逃亡。乘船南下逃难的途中,赵明诚接到南宋朝廷的征召,夫妻俩只好分开上路。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时刻。赵明诚是只身走的,他把守护宝贝的重任交给了妻子,而那些宝贝简直就是他的命,可以想见,他是有多不放心!李清照在后来的文中详尽记录了当时的窘境:“(赵明诚)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这段话表明,首先,在兵荒马乱的岁月,守护古董是极其艰巨的工作,丈夫做了甩手掌柜,所以李清照会“意甚恶”。
其次,丈夫也知道这些宝物可能不保,于是给妻子列了个舍弃的顺序,依次是:辎重、衣被、书册卷轴、古器。至于他最看重的宗器,赵明诚显示了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竟要一个弱女子“自负抱,与身俱存亡”。难道妻子的性命不及他的宝贝重要?难道他不知道“怀璧其罪”的风险有多大?
可怜的李清照,带着几箱藏品亡命天涯。她从台州,到剡县,出睦州,往温州,又往越州,再到衢州,又赴越州,到杭州。一路上,她大概是路过宁波的。因为她经过的剡县,应该在现在的新昌和奉化一带。这不,现在的奉化溪口镇,还有剡溪社区、剡源村、剡东村这样的地名。宋末元初的甬上学者、诗文家戴表元,就是剡源人,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号叫剡源先生。
李清照就这样一路逃,一路丢文物,还一路被贼惦记。太难了。
更悲催的是,就在建炎三年他们夫妻洒泪而别的一个月后,赵明诚染病离世了。身外之物,总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三年后,李清照将丈夫的收藏笔记《金石录》付梓出版,还写了一篇《金石录后序》,记录丢失这些宝贝的过程。
所以,说到人生要做选择题这事儿,孟子的选择题做做也就罢了,赵明诚的选择题,还是不要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