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钱
有位好友平时很少在朋友圈晒家人,近期却连发数条,为作文连连获奖的小女儿自豪。私信问他,女儿在哪儿接受写作培训?他回答,女儿没有参加任何课外培训,但自己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她游戏,一起读书和交流。
这位朋友认为,对于才十岁的孩子,陪伴比培训重要。此言堪称经典。如果要“补正”,那么可以说,不仅对十岁的孩子,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父母的陪伴都比参加各种培训更为重要。
我相信,有此认识的,不止我这位朋友一人,但能够付诸实践的,恐怕少之又少。在越来越“内卷”的今天,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将他们送入各种培训班,以期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各项技能,以至于父母子女之间,估计连在一起“慢吞吞”地吃一顿饭,都没有时间。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还有情感、人格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而且需要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而这些只有通过父母的陪伴才能得到满足。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通过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实验表明,幼猴对“代理母亲”的依恋并不仅仅是因为食物,更重要的是因为陪伴和抚摸。这说明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情感的交流和陪伴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为重要。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支持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和安心,从而更乐于探索和学习新的事物。
反观那些被送到各种培训班的孩子,他们在填鸭式的教学中身心疲惫,鲜有时间与父母相处。这样的生活不仅压抑了他们的童真和创造力,还可能导致情感上的疏离和心理问题的产生。鲁迅说:“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也就是说,童年经历对一个人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父母的陪伴不仅是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充实,更是对他们未来的必要投资。
不可否认,某些培训班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孩子的知识,提升他们的技能。父母们也常常认为,多报一些培训班就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过度的培训忽视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成长的本质,剥夺了孩子们最宝贵的童年时光,最终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项调查显示,许多被送入培训班的孩子在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厌学的现象。家庭里,因为孩子的学习、培训和作业,闹得鸡飞狗跳的,也不在少数。相反,那些在父母的陪伴下自由探索、快乐学习的孩子,反而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过,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简单地陪在孩子身边,而是需要深度的互动和心灵的交流。比如,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阅读、游戏、运动等方式,增进亲子关系,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在这样的互动中,孩子不仅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当然,说陪伴比培训重要,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培训的价值。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适度的培训可以作为一种补充,但决不能本末倒置。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兴趣,而不是通过外部的压力和训练来塑造他们。而且,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兴趣,而不是强迫他们参加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培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们才能真正发挥出潜力。父母作为陪伴者,应该鼓励并支持孩子的选择,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美国教育家约翰·霍姆斯曾说:“教育的本质不是填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不仅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情感、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培养。父母应该多通过自己的陪伴,引导孩子去探索世界,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美和善,去点燃那把生命力自然发展之火。我那位朋友的例子说明,如果父母能够多陪伴孩子,与他们一起阅读、游戏、旅行,那么孩子在这些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将远远超过参加任何培训所获得的。
所以,我为我那位朋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