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食语》

作者 徐 龙 出版 商务印书馆 日期 2024年7月

《丝路食语》从烹饪食材的角度,揭示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不知其所以然的食材的来历。作者将东方本草学与西方博物学对比融合,列举了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161种食材,考察了历史起源、传入时间和路径、接受程度,以及在现今餐饮业中的使用方式。

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6000年,经驯化的小麦通过中亚沿史前的欧亚“草原通道”传入我国北方。张骞出使西域后,胡人沿丝路陆续而来,胡人的面食习俗得到了中原人的喜爱。随着面粉加工工艺的发展,面食口感提升,烹饪方法也更加多样化,促进了小麦的生产,并最终形成现今中国“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

香料之王胡椒,在汉代由西域引入中原,最早主要是药用,晋代始以胡椒来泡酒,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胡椒酒的记载。唐代时,受胡食风尚的影响,胡椒是当时制作肉食的珍贵香料。北宋时期,东南亚各国使节来中国,经常以胡椒作为贡品……目前,胡椒仍是世界上最受欢迎、消耗最多的香料之一。

苦瓜是以苦味著称的蔬菜,原产于印度东部地区。宋代诗人释梵琮有“一番花落成空果,信手拈来是苦瓜”的诗句,由此推断苦瓜传入中国的时间至少在北宋时期。元大德八年(1304年),广东人陈大震、吕桂孙纂辑的地方志书《南海志》中提及“蒲突”,即为粤语方言的苦瓜。元代后期,苦瓜已由南向北传播。外表丑陋的苦瓜有一个雅称——“君子菜”,因为它具有“不传己苦与他物”的秉性,而被古代文人赞为具有君子之德。

《丝路食语》中的食材大多是从科普的角度进行介绍的,小处生动,大处深远,无论是北方的胡荽、胡萝卜,还是南方的槟榔、藿香,虽然它们传入的时间不同,但都已扎根中华大地的沃壤中。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植物手绘图,既能激起人们对美食的遐想,又能循着历史与科学,重构独特的饮食文化世界。

(推荐书友:汪丽红)

2024-10-2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81268.html 1 3 《丝路食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