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东 高梅香 吴乃成
罗 旭 沙龙滨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作为国家重大建设任务,旨在通过“蓝色海湾”整治,退围还海还滩、岸线岸滩修复等工程,优化海湾和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宁波“向海而生,依港而兴”,海岸带在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全市有海岛614个,海岛海岸线总长717千米,居全国前列,但在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和全球生态变化影响下,也一度出现河流入海物质通量锐减、陆源污染加剧、湿地生态退化和面积锐减、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系列问题。基于此,宁波大学滨海自然地理团队,长期围绕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需求,为滨海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贡献本土化科研力量。
海岸带和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带和岛屿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宁波地处北亚热带,兼具温带和亚热带特点,生物多样性资源异常丰富。经过多年积累,团队在四明山、宁海、象山等地建立百余个长期监测样地,与市生态环境研究院、市农科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合作,摸清了河流藻类、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土壤动物、鸟类、两爬等多类群本底数据,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建设珍稀小微种群自然保护地、构建核心保护区域等一系列保护措施。
海岸带和岛屿碳汇提升。海岸带和岛屿处在陆海交错区,是蓝碳主体和碳埋藏速率最高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巨大。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重大科技攻关暨“揭榜挂帅”项目等持续资助下,团队利用遥感、地面样方实测、模型模拟等方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构建了“自下而上”岛屿植被碳汇估算模型,估算了宁波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家底”,提出利用海岸带湿地恢复、森林近自然抚育等方式增加碳储量,助力宁波“碳票”转变为“钱票”。
外来生物入侵调查与互花米草入侵除治。作为全球知名的港口城市,宁波外来生物入侵形势较为严峻。经团队调查,全市有外来入侵植物53种,其中,喜旱莲子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小蓬草和钻叶紫菀对本地农作物种植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美国白蛾、红火蚁、草地贪夜蛾和舞毒蛾在未来有较高入侵风险。团队探索了外来生物入侵机制和未来生态风险,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决策建议。如通过加强海关和港口在周边的监控和检疫工作,防止外来物种的扩散和入侵,开展外来生物的生物长期定位动态监测和生物控制,降低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宁波互花米草入侵面积约占浙江总入侵面积的70%,团队在深入探究互花米草扩散机制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解译近20年互花米草扩散过程和分布现状,为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战提供了基础数据,并负责实施多个区(县、市)的除治技术攻关和方案设计。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陆海空间利用与治理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