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金伟 文/摄
宋代俞皓将中国的房屋总结为“三分说”——上分(屋顶)、中分(屋身)、下分(台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又归纳出中国古建筑具有“三段式”的特征,即屋顶是“三段式”中最上面的一段。还有专家称屋顶是独具魅力的“第五立面”,屋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老百姓常将屋顶说成屋面,其实屋顶和屋面还是有区别的。屋面是指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换而言之,屋面是屋顶中面积最大的部分。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屋顶种类主要有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四种。
硬山顶即硬山式。它又分为尖山顶、圆山顶(即屋顶呈圆弧状卷棚式)两种。主要特征是屋面只有前后两坡,两侧山墙直接与屋面相交。
悬山顶即悬山式。主要特征是屋面也只有前后两坡,但屋面两端悬出山墙外,梁架多外露。
歇山顶即歇山式。主要特征是屋面有四坡,前后两坡屋面一坡到顶,收于正脊。左右两坡(两山)屋面分为两段:上半段(三角形)呈硬山的形式,下半段屋面与前后坡屋面四面相交,交于戗脊。
庑殿顶即庑殿式。主要特征是屋面也是四坡,前后两坡相交形成一条正脊。左右两坡屋面与前后两坡屋面相交又增加了四条脊。所以,庑殿建筑也叫四大坡、四阿殿或五脊殿。有人认为它是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
由以上四种屋顶通过不断组合,可衍生出更多种类,如攒尖顶、勾连搭顶、盔顶、盝顶、十字脊顶、万字顶、灰背顶、拱顶、单坡顶、棋盘心屋顶等。
这么多种屋顶,在宁波能找到哪些?笔者就此进行了梳理。
在宁波,硬山顶老屋占了传统建筑的九成以上。其次是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但不多,比较难觅。其他的更少,甚至找不到。
图1,硬山(尖山)式,在宁波比比皆是。摄于鄞州东钱湖莫枝村西村。
图2,硬山、歇山、庑殿式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右是小平屋,庑殿顶;中是歇山顶,是楼屋,乃当年村上最好的老房子;左是高平屋,悬山顶。此图是2000年鄞州姜山走马塘村尚未开发时所摄,很难得。
图3,悬山式,所摄是我老家的东邻,屋主周氏。这种悬山式房子过去不难遇上,较典型,悬出山墙外的一截屋面用斜柱支撑;木榀(梁架),上半段(二楼)外露;下半段(底层)用土墙加固,将木榀封在墙内,有小青瓦铺檐。这个老屋如今早已被拆除,此图多年前摄于慈溪原浒山镇北门小山前路。
悬山式的老屋我在余姚低塘的老街河边也拍到过,过去水乡河边常能见到,估计与它体量较小有关,随河岸搭建,方便又省钱。余姚鹿亭李家塔村廊桥的进口处也采用悬山顶,慈溪观海卫瓦窑头村上湾294号也有这类老屋,别处肯定还有不少。
图4,歇山式。歇山式屋顶我找到了很多,慈溪桥头镇小桥头村大房的一栋民居较有代表性。歇山式多用于楼房,因此往往是重檐结构。歇山式特征主要体现在顶楼上:顶上有一个三角形的“尖岗”,尖岗是硬山,沿着两坡往下延伸是高翘的两个屋角,这就比硬山顶、悬山顶更漂亮。左右两条上翘的屋脊与尖岗下垂的边棱没有交接(家乡一带的歇山式往往是这样的),按理,交接会更加美观,为什么不交接?有待继续研究。此图反映的是该屋一个侧立面,不是正立面。这类房子居住面积比较大。
宁波面积最大的歇山式老屋,当数作为宁波中心城区地标的鼓楼。据载,它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1930年对其进行了改造,在正脊上增建了钢筋混凝土正方形瞭望台。宁波鼓楼原是三层三重檐木构建筑,顶上三角形的尖岗也起垂脊,建筑十分精美。
另外,慈溪浒山西门桥东南堍的旧关帝庙老屋、慈溪浒山虎屿山东南麓原三官殿、慈溪白沙路街道白沙朝北凉亭、慈溪掌起原裘市老街中心的一栋老店屋、余姚低塘黄湖村湖南山一栋老民居,均为歇山式建筑。
图5,庑殿式。慈溪浒山西门原大同医院,建于1929年,此栋房子是“西风东渐”的产物,中国庑殿式风格较明显,不过由“四大坡”搭成的五条脊,使用的是西洋脊瓦,较简洁。大同医院不复存在后,由原家属居住,成为民居。慈溪旧城区改造时被拆除。
我找到的另一座庑殿式老屋,是海曙章水蜜岩村原蜜岩小学校舍。蜜岩小学1934年由应祖禄创办,比大同医院迟了5年。校舍现已改为他用,但中西合璧两层楼庑殿式建筑的风韵依旧。
图6,攒尖顶。攒尖式房子在宁波很难找到,我曾在奉化溪口明溪村看到一座古碉楼是六角形攒尖顶,可能是孤例。不过,攒尖顶在塔上的应用比较普遍,如天封塔、阿育王寺塔、慈城彭山塔,都是六角形攒尖式的。
图7,十字脊顶。这种房子现在实例很少,宁波钱业会馆戏台屋顶勉强算一个。钱业会馆除了中间的戏台外,其他都是硬山顶配红色洋瓦。唯独戏台是中式的,且屋顶两条脊呈十字交叉,但有高低落差。
图8,单坡顶。此单坡屋顶属硬山式,摄于海曙区高桥镇高桥村。这种屋顶在宁波十分少见,而在陕西农村则较常见,我是好不容易在大西坝坝址边找到的。朝南二楼双坡硬山式正屋与朝北单坡硬山式偏屋相接,单坡屋往往是附属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