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毅
近日,网传“韦东奕为洞庭湖水灾捐款1600万元”的消息,引发网民关注。7月8日,韦东奕堂哥韦晶洲回应:“这是假消息。”韦晶洲提供的他和韦东奕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屏显示,韦晶洲问:“网上在传这次洞庭湖(水灾)你捐了1600万元,这个事属实吗?看到回一个。”韦东奕回复:“这是假新闻。”(7月9日红星新闻)
7月8日,岳阳市红十字会和华容县慈善总会回应,并未见到过韦东奕的捐款,也未收到过单笔1600万元的捐款。综合媒体消息,北大“韦神”捐款显然是假新闻。“韦神”被造谣,这不是第一次。之前,有人造谣韦东奕一晚上就能解决十几个博士不能解决的数学难题;造谣韦东奕主动离职,暗示可能遭到了某些不公正对待……此次造谣者为何又选中了“韦神”?
并不是造谣者多么青睐“韦神”,而是“韦神”的为人与事迹,更符合造谣者的需求,拿“韦神”来引流更有性价比。比如,“帮6个博士解开4个月的问题”,这是“神化”韦东奕这个人。而此事发生的背景,恰恰是2022年高考中考前夕,给“韦神”造谣,其实是向家长贩卖焦虑,背后是对各种高考中考“神器”“神药”“神食”的营销。
造谣者此次造谣“韦东奕为洞庭湖水灾捐款1600万元”,背景是有地方遭遇水灾,需要社会各界援助。在造谣者的剧本中,既然韦东奕这个质朴、不善言辞的大学老师都能捐款1600万元,那些网红企业家、文体明星等,是不是更应积极捐款、捐得更多?造谣者进而会扒出还有哪些企业、明星没捐款。在造足了“逼捐”的氛围后,这些造谣者又会开始“一鱼多吃”,指出逼捐、诺而不捐、骗捐都是违法,等等。
把谣言打造成链条,实现流量源源不断变现,是“资深”造谣者的目的。至于谁会被造谣,可能是名人,也可能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只要符合造谣者剧本角色的需要。
“流量至上”的思维,任何时候都必须让位于“真相至上”的责任。谣言止于公开,早一秒公布真相,就能少一丝谣言的危害。
这就提醒网络平台和监管部门,对于谣言的治理,不能总是当事后灭火的消防员,而应多些系统思维,加强对谣言的预防。特别是根据社会热点,强化平台责任,及时做好预警和审核工作,让造谣者演不出预期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