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丘壑 笔下境界

——吴青霞与她的《桃花源图》

吴青霞(1910年—2008年),女,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为现代海上画派著名画家。宁波美术馆曾举办过“大师的足迹——吴青霞作品展”。

《桃花源图》(1938年作)

《桃花源图》(1941年作)

《桃花源图》(局部)

方向前

刘海粟对吴青霞的绘画有过极高评价:“她是一位全能的女画家,古代少有,近代也不多,她的画真正具有中国画传统。”在中国画史上,有成就的女画家不多,文献记载最早的女画家是三国时吴王的赵夫人,尔后有南宋之宫素然,元之管道昇,明代马守真、文俶,清代马荃、李因、恽冰、陈书等。近现代画坛多才女,仅现代海派画坛就有李秋君、周炼霞、陆小曼、吴青霞诸家,她们均为当时海上“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精英。

现代海派画坛,吴青霞有较特殊的地位。她人物、山水、花鸟皆能,工笔、写意兼擅,是一位颇具实力的全能画家。吴青霞驰骋画坛80年,创造了中国女画家画龄最长的纪录。同时,她是一位天才型画家,12岁时作品参加画展及赈灾义卖,14岁进女子师范,20多岁作品参加日本、法国、瑞典、意大利等多国画展并获好评,可见,吴青霞少年时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绘画天分。

画鲤鱼是吴青霞的绝活,鲤鱼画到如此鲜活,前无古人,中年时她就以“鲤鱼吴”蜚声海上,其笔下的鲤鱼逼真、生动、变化多端,形神皆备,形成自家风貌,在艺术市场上,她的作品一直受到市场的追捧。综观吴青霞一生的绘画成就,除鲤鱼、芦雁是“拿手好戏”外,其山水画造诣也不可忽视,在近二十年艺术品拍卖纪录中,吴青霞作品高价位大都由她的工笔鲤鱼和细笔山水精品所创。

吴青霞山水画大致可分为青壮年与中晚年两个阶段的作品,两个时期山水画风格变化较大,早期风格工细,晚期画风写意。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画家创作了大量传统的山水作品,这些山水画传统功夫极深,不少为拟古之作,作品融合了南北二宗之象,具元明风骨,气息儒雅清健,笔墨上多宗唐寅、文徵明诸大家,如《渔舟唱晚》(1947年)、《仙山群鹤图》(1934年)、《出峡图》(1934年)、《烟波深处便为家》(1941年)等皆为这一时期的山水精品。《桃花源图》(1938年)是这段时期的山水佳作,此作描绘的是东晋大文豪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作品通过对山水及画中人物的刻画,营造了一个众人向往而陌生的世外桃源。

山水画自五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不同流派和风格,大致可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山水重笔墨气韵,风格以柔美细腻为主;北派山水更注重山水的气势和壮美感,风格上较为刚健粗犷。受家学熏陶,吴青霞自幼遍临南北诸家山水经典,南北流派、宋元明清画法兼收并蓄,画风上侧重南派山水的笔墨与气韵。吴青霞早期山水既能得北派山水之气势,又不失南派之气韵,笔墨细腻、严谨,兼工带写,画境深远,气韵雅逸,颇受藏家喜爱。

《桃花源图》由近中远三部分构成,作品重点描绘近景,画中巨石、松树、桃林、游船、山道、人物及动物等,构思巧妙,疏密有致,互相照应。近景在画法上借鉴了宋代及明代山石画法,追求写实与细致,山石气势具北派山水的险峻厚重,几块巨石穿插其间,左下方石之幽深处有溪水,右下方隐约处又有山间小道,如此布局画出了桃花源“入口处”地势的神秘与险峻。“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文中之景一一展现眼前。中景与远景有远山、农田、村舍等,画法上吸收了明清山水以透视法和远近法为基础的构图特点,注重山水的层次、透视,重视构图的意境与布局。

清王石谷认为:“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青绿着色,重在渲晕得法,薄中见厚,浓中见雅,青绿山水,比淡彩更需功力。《桃花源图》设色上很讲究,近景巨石重彩以青绿为主,重彩点苔,粉红的桃花依石盛开,山石造型以勾带皴,根据石头形态深浅进行勾染,石的浓淡层次分明,巨石显得厚重,而且有立体质感。中远景处农田与远山用淡绿渲染,农田、村舍、远山隐约又朦胧,远景与近景色彩深浅浓淡层次分明,但又不失整体画面的和谐。

“画是有形诗”,吴青霞山水画在追求山水风度气韵的同时,重视对山水画诗境的营造,她早期的山水画在吸取古法的同时,流露出自己的笔墨个性,在古意盎然的山水画中,努力追求“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诗意是山水画灵魂所在,画家在创作《桃花源图》时,通过巧妙构图、题材选取、用墨与色彩运用,作品远景通过大片湖水与天空的留白,营造出山水空蒙之诗境,远景与近景的虚实相呼,色泽上深浅对比,笔法上的工整与写意的结合,画面自内容到形式富有层次和节奏感,烘托出青山绿水、桃红柳绿般的诗意之美。远景中有一牧童骑在牛背上,横吹竹笛,依湖而行,似乎让赏读者听到了悠扬而美妙的声音。吴青霞认为:“从古到今,女画家多画花卉,山水画少之,皆因花卉秀丽,山水须有气魄。”所以,在她的山水画中,我们能感受到既有山水画的豪迈气魄,更有女性绘画的优美诗意。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也是文人们内心所追求的隐逸生活,千百年来成为许多人的理想归隐之地,或许这个境界也是画家吴青霞所向往的。1941年,吴青霞又创作了一件画风、构图、设色均不同的《桃花源图》,两件作品相隔三年,我们发现画家的传统功夫和绘画的想象力非同寻常,吴青霞对经典流派画法的融会贯通,已经游刃有余。

画家在中晚年创作了一批写意山水画作品,如1977年创作的《黄山百丈泉》,1982年创作的《武夷毓秀》等,这些作品大多结合写生来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吴青霞认为,绘画既要师古人,更要师造化。从吴青霞晚年的写意山水可以看到她不满足于已有的艺术成就,她也在不断努力地求变与创新。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4-06-07 ——吴青霞与她的《桃花源图》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7196.html 1 3 胸中丘壑 笔下境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