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上说“甬道”

桑金伟 文/摄

“甬”是宁波市的别称。根据《汉语大词典》对“甬”字的解释,作为宁波别称的“甬”,出自“甬江”。

除了甬江,宁波还有甬山。甬山位于奉化江口街道境内,是四明山脉东入宁绍平原之余脉。甬山一带自古是鄞奉两县分界线,山阳是奉化,山阴是鄞县(今鄞州区)。《奉化区地名志》对“甬山”解释:因峰峦似覆置大钟,像“甬”字,故称甬山。山上有寿峰塔。

《汉语大词典》在“甬”字下收录了词条“甬道”。“甬道”有四个义项:1、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2、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3、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4、走廊;过道。《现代汉语词典》对“甬道”的解释则是:1、大的院落或墓地中间,对着厅堂、墓地等主要建筑物的路,多用砖石砌成。也叫“甬路”。2、走廊;过道。

记得小时候,父亲在慈溪浒山北门街置有两进住房,两进房子间有甬道相连,中轴线非常明显,儿时的我常在甬道上玩。成家后,我住前进,母亲、兄长住后进,我每天在甬道上走来走去,对甬道有着不一般的情感。当然,老屋多年前已被拆掉。

宁波之“甬”与“甬道”之“甬”有何关联?有待进一步探讨。近年来,笔者寻访拍摄了不少宁波的甬道,发现,宁波一带的甬道有几个共性:它们都处于院落或户外场地的中央,且处于中轴线上,即“对着厅堂等主要建筑物”;都用石头砌成,石上不施石刻石雕;都是供行人走路的,但不是“驰道”;均在户外,其上不设“棚顶”。

再详加考察,发现宁波的甬道大致有如下作用:象征建筑物的档次高低。甬道较多见于民居中,但档次低的民居一般不建甬道;对行人的引导作用。行人进门或通过院子(天井),应行走在甬道上;美观作用。虽然甬道上不施石刻石雕,但铺设的石块,无论石质、石色、大小、式样均有讲究,比左右两侧的砖石更为考究,有的还特意铺设成中间高、两边低,呈坡形;消除积水的作用。南方雨水多,院子(天井)地坪上容易积水,但甬道上一般比较干燥。

图1为奉化江口甬山上寿峰塔前的甬道。甬道位于建筑物的中轴线上,与地面相平,用新石板铺设。

图2为奉化溪口蒋母陵园前的甬道。甬道位于主景点的中轴线上,高出周边地面,用卵石铺就。各地甬道多用石板铺设,也有卵石、砖头等铺设的。

图3为保国寺山门前的甬道。这甬道正对保国寺大门,略高于周边地面。铺以青灰色石板,与左右两边的石板形成色差,以突出甬道的重要性。

图4为东钱湖莫枝村四古山张氏祠堂天井内的甬道,甬道正对祠堂正屋的中堂。整个天井铺了红砂岩石板,与甬道石板相同。为了突出和加固甬道,甬道两侧纵向铺以青绿色的长条石板。

图5为东钱湖岳鄂王庙正堂天井内的甬道。甬道略高于周边地面,呈坡形。坡形的甬道铺设不易,彰显了古代匠人的智慧。

图6为余姚低塘镇北路68号老门头内的甬道。甬道同样呈坡形,大块的长条石板横向排列。这么多年过去了,甬道基本保存完整,实为难得。

图7为慈溪周巷西河沿鰕馔道地25号大院内的甬道。甬道呈坡形,由一块半石板横向有规律地交错间隔铺成,石板表面的包浆足以表明其历史悠久。这条甬道保存完好,可以成为甬上民居甬道之“榜样”。

图8为慈溪横河伍梅村柏山路142弄内残存的甬道。几年前去伍梅村时,有热心者推荐说,此甬道是有名的柏山胡氏原苍房祖堂前仅存的建筑件,他们引以为傲,嘱我一定拍下照片。

2024-05-2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3792.html 1 3 甬上说“甬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