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木间感受江南的人情之美

——读寒石《江南物华录》

曹 琼

江南到底有多美?唐人司空图说:“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恐怕也不能及一二。在寒石先生的笔下,江南的一草一木,清俊如诗。

作者对莲,似乎最是钟情,一连用了五个篇章来描写,因为作者说:生而为莲,是生之幸。而且还列举植物有三类,一类供观赏,一类供应用(食用),另一类融观赏、应用于一身。而莲属于第三类,所以才不惜笔墨写莲叶之田田、莲花之灼灼、莲蓬之拙拙,还有夜行的藕、青涩的莲子。

我和寒石先生相识于江北作协,寒石先生的勤奋、高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早就知道他一直在酝酿写一部有关“江南物华”的精美散文。所以新书到手,迫不及待翻开来读。开篇那一句“因莲花刚生出时,莲子就在莲蓬中,表示有因必有果”点醒了我,万事万物,有始才有终,花开才结果,努力才有回报。

寒石先生非常博识,《夜行的藕》一文里有一个小故事,说到明代宰相李贤,喜欢一个叫程敏政的后生,赞他知书识礼,意欲招他为婿。一天,李宰相设宴款待程敏政,席间,指着桌上的炒藕片说:“因荷而得藕。”程敏政猜出宰相的用意,脱口而出下联:“有杏不须梅。”李贤见他果然才思敏捷,即把女儿许配给他,一时被传为佳话。原来古人玩谐音梗也这么有趣。

既然写草木,难免会按照“春、夏、秋、冬”来统筹篇章。到了夏天,自然绕不过宁波的特产杨梅,“杨梅没有外壳和包皮,红是由里及外的红,紫是由里及外的紫”,呵呵,像极了我们宁波人的个性,直截了当。接下去作者笔锋一转,说:“吃杨梅也得抓紧。吃得趁时,味儿就跟水灵杨梅一样坚挺、饱满、丰盈,真正的杨梅味儿;吃晚了,味儿败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坊间流行的一句话,在苏浙沪混得好不好,就看有没有人送你杨梅吃。在苏浙沪,亲戚的朋友、朋友的亲戚,总有几个家中栽有杨梅树的,兜兜转转,半篮一篮的杨梅就到了自己的手上。而且杨梅这种水果不宜多吃,会酸牙,浅尝辄止就好。

除了文友之外,寒石先生于我还有一重身份,就是花友,我们经常就栽种的凌霄花谁家先开,大费周章地预测一番。不过在这本文集中,寒石先生没有收录凌霄花,大约是他认为凌霄花属于热带植物,不属于江南风物的范畴吧。但“闻香识桂花”,桂花是绕不过去的。“无须对桂花或香做更多的描述,许多表达美丽、美好的词在她身上用不着。花开时节,无须跑到桂林闻花香,空气就能告诉你。某天清晨,在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一股甜甜的香味儿直直撞进来,就知是桂花开了,桂香时节到了。”作者还认为,“用桂香来衡量秋的到来亦无不可,更简单、实用”,因为“闻到桂香,见着桂花,就算跟秋打了个照面。秋天,总是以这样一种令人惊喜的方式,与我们见面。”文末,作者还提到“糖腌桂花”。我家中的桂花从来不采摘,就是任其败落,那是因为珍爱,所以不采摘。

在“吃”这一块,我就没有作者那样有诗意与温度。江南风物清嘉,蔬菜应时而出,《江南物华录》中录入茭白、豌豆等,读来颇能感受到老百姓小日子的本真之美、人情之美。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江南,寒石先生落笔很小。山阴道上,乱花也可入文;江湖滩涂,探寻浴泥而居的牡蛎、蚶子之秘境;不读不知道,银鱼居然是水做的;俯首等潮,居然瞧见一尾潜在乡愁里的鱼……落笔越小,越能读出其中真意。

身在江南,你一定要读一读《江南物华录》,风流就不会总被雨打风吹去,梦里也不会唏嘘身是客抑或不是客。我愿在作者爽利的笔墨中,时而感性、时而理性地行走,在江南的小道上听“欸乃一声”,拈花一笑。

2024-05-13 ——读寒石《江南物华录》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2429.html 1 3 从草木间感受江南的人情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