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厂堂街12号

沈长根

厂堂街12号——《宁波日报》1980年6月1日复刊初期的社址。

厂堂街12号小楼院子后门西侧的两间平屋,右边一统间为城市组办公室(中间用木板隔开,右侧是一位职工的家属宿舍),左边搭建的一间简易房是全社开大会用的会议室。

40年,那可是人生中最为风流倜傥、蒸蒸日上的黄金时期。

40年——“84报人40年”:1984年春天,沐浴改革开放浩荡春风,一群宁波青年,意气风发地跨进厂堂街12号——宁波日报复刊之初的社址,成为党报新闻工作者。这是宁波报业至今最大规模的一次性向社会招聘24位采编人员。

“最美人间四月天”。上月25日,这群“84报人”聚首报业集团新大楼——宁东路901号,新老报人济济一堂,畅叙宁波报业从厂堂街、永寿街、灵桥路、宁东路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40年际,宁波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报到多报,从一业到多业,从纸媒到报网合一的融媒体,成为全国首批39家报业集团之一,稳稳地站在第一梯队。

在一路走来的铿锵步伐声中,声声留下了“84报人”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以及与宁波报业的半生情缘。

“84报人”忆,最忆厂堂街12号。

厂堂街之名,始于唐宋或更早。宋时,宁波为中国建造海船重要基地,史称“四明船场”或“明州船场”。船场的总部设在战船街,今和义路一带。可见宁波自古就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鄞县通志》载,厂堂街,“旧时其地傍战船厂堂,故名”,是供应造船工具、材料之地。

宁波报人的厂堂街12号则是一幢民国风格三开间的两层小楼,大门朝东临街。细观两层小楼,上下六间加厢房偏间,百余平方米。1980年6月1日,宁波日报复刊,四十余位报人办公,已感拥挤不堪,一下又涌进这批“84报人”,可谓摩肩接踵,“蛳螺壳里做道场”了。编委办、编辑组、政法文教组、农村组、摄美组、群工组、信访室、资料室等十来个部门和总编们都挤在这幢小楼里。

还有城市组(工交、财贸两部合称,当时的组比部还大)的采编人员挤不下,怎么办?只好安排到小楼院子外西侧的两间平屋,其中一间作为城市组用房,还挤着一位副总编。另一间是搭建其旁的简易房,中间孤零零地摆放着一张乒乓台子,作为全社开大会的唯一会议室。每周一次的“飞行集会”,40余位采编人员端着各自办公室的座椅而来,一层层围着乒乓台,坐了个满满当当,开好会,端着自己的座椅回去。在这简易房里,“84报人”把各自的新闻作品贴到墙上,交流评析;被称“金编”的金君向“84报人”作业务辅导;邀请文汇、浙报等资深编辑记者上课;召开一场场新闻业务研讨会……

时任摄影记者张君回忆:“厂堂街12号进门通道铺设着民国时的小花砖,当时摄美组办公室窗口正对着农村组的窗口,相互伸手可握,常见何老总来农村组交谈工作,用‘初绿’笔名发表一篇篇评论文章。徐副总常站在二楼的阳台(实为过道)与几位领导或部室主任研究工作,成了敞开的会议室。”

这是历史的巧合,抑或时代发展必然,厂堂街——古时宁波港口城市标志性地块,如今成了宣传报道宁波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阵地——宁波日报复刊社址,宁波报业发祥之地。

“84报人”忆,最忆厂堂街12号。

在这逼仄的“蛳螺壳里”——厂堂街12号小楼,成了市民关注的热点,白天人来人往,晚上灯火通明,报人们埋首耕耘这方报纸版面园田,从新闻采写,到编辑、排版、校对、印刷、发行,一天24小时运作。在不足一平方米的版面舞台上洒满了报人们的汗水和心血,唱开了一台台宁波改革开放新闻报道的大戏。

“84报人”跨入厂堂街12号的那年春天,时值宁波被列为沿海进一步开放城市。宁波日报开设了“改革开放中的宁波”“为我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增添光彩”“把宁波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来自重点工程的报道”等栏目。“84报人”奔走城乡,深入基层,采写编发了大量宁波改革开放的报道,报纸版面焕然一新,成为宣传宁波改革开放的生力军。“84报人”司徒君的《宁波时装绣品联营厂兼并宁波童装厂发人深思》:一个年年技改,家属厂变成骨干厂,一个裹足不前,母厂竟被子厂兼并,报道站在时代前沿,是“高度与深度”相结合的例证;朱君的《台北病人许宝玉隔海来电求医 宁波医生常敏毅当即电告处方》:这在两岸关系尚处互不往来的当时,是一篇前瞻性的报道。施君的《较量还在继续》、楼君的《第二种竞争》、何君的《江花集团取代区工业局管理城区企业》、陈君的《雷锋船最后航班风采依旧》,等等,这是宁波改革开放的时代浪花,历史印记。

“84报人”在报道改革开放同时,深受时代精神洗礼,迅速成长起来。陈君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郑君担任了新华社宁波支社社长,许君、何君成长为集团副总编,更多的担任了日报编委、部室主任及晚报、商报副总,成为这一时期宁波报业的中坚力量。

“84报人”忆,最忆厂堂街12号。

聊不完的话题呵,道不完的深情。与“84报人”同时任命的贺总、沈君和抓经营的陈君、郑君、施君、叶君等,回忆起宁波报业健行在市场经济大道上发展壮大的一程一节。宁波日报复刊之初,办报经费由地方财政包干,发行量为两万五千份。为减少地方财政开支,实现自收自支,报人们和衷共济,奋力开拓广告和发行市场。时任市委书记葛洪升听闻外界反映,躬身逼仄小楼协调,拍板经营性专版从每周一次可增加到三次。继任市委书记孙家贤亲临逼仄小楼,参加报社召开的在专版中介绍的企业家座谈会,勉励他们继续开拓创新。当报社将这些企业家的事迹汇编成书时,市长耿典华为《宁波企业家风貌录》一书题词:“向先进企业家学习。发扬开拓、进取、实干精神,为实现四化振兴宁波多作贡献。”副市长陈哲良撰写序言。1984年,宁波日报广告收入比上年猛增125%,基本满足自给;第二年,宁波日报社实现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宁波报业从此在市场经济大道上迈开了迅捷发展的步伐:

1987年元旦,宁波日报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发行量首次突破10万份大关;1988年,宁波日报社全资兴建的永寿街1号新大楼竣工启用,宁波日报社从此结束了在厂堂街12号逼仄小楼里办报的历史。这是宁波报业历史性的奋力一跃:在永寿街1号,宁波报人创办了《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中国宁波网等,为宁波报业组建报业集团,大步走向“灵桥路、宁东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84报人”忆,最忆厂堂街12号。如今厂堂街12号那幢民国小楼已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她在宁波历史上,在宁波报业史册中,在宁波报人的心中则是“永远的厂堂街12号”。

2024-05-13 沈长根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2426.html 1 3 永远的厂堂街12号 /enpproperty-->